秋葵的功效與作用
細菌性陰道炎主要屬于中醫(yī)的“帶下”、“陰癢”的范疇,是一種由于陰道內微生態(tài)平衡失調引起的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有魚腥臭味及外陰瘙癢灼熱的綜合征,它可以造成不孕、影響胎兒發(fā)育、誘發(fā)其他疾病等。所以,一旦發(fā)現有上述現象,應該及時治療。
菟絲子,生朝鮮川澤田野。蔓延草本之上,色黃而細為赤網,色淺而大為菟累。月采實,暴干。
正確掌握中藥煎煮法是保證中藥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煎煮不當則往往達不到預期的臨床效果,造成“病準、方對、藥不靈”的后果,只有掌握正確的煎藥方法,才能提高湯劑的質量,發(fā)揮臨床療效。
粉末、黏性及伴有絨毛的藥物宜包煎,即先用紗布包好,再放入砂鍋中煎制。例如:旋覆花中有管毛,服用后吸附食管會引起嘔吐;枇杷葉含有絨毛,可導致過敏或刺激咽喉;車前子,顆粒細小,容易沉底煳鍋,均應包煎。其他還包括秫米、灶心土、滑石等礦土及糞石類。
一般藥物煎煮2次,補益藥或質地堅硬的藥物可煎3次。對煎煮次數的研究大體一致,一煎煎出率大約為30%,二煎為40%~50%,2次合并可得70%~80%。而三煎、四煎僅占20%。
代煎:也是比較簡便的一種方法,醫(yī)生開好中藥以后,醫(yī)院提供的煎藥服務,也就是醫(yī)院藥房幫你把藥用機器煎好,灌入真空袋。一副藥分兩袋,早晚各一袋。常溫保存或冷藏保存均可。冷藏的話吃之前溫水再熱一下就可以。
特殊煎法: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時間不同。有的還需作特殊處理,甚至同一藥物因煎煮時間不同,其性能與臨床應用也存在差異。所以,煎制湯劑還應講究人藥方法。
《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載方分別為112方、179方(除去重復),以湯劑居多。仲景在每首方后面,總是不厭其煩地寫明煮法與服法,是因為不僅關系到進入人體的藥量,而且直接關系到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