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劑是中藥最為常用的劑型之一,自商代伊創(chuàng)制湯液以來沿用至今,經(jīng)久不衰。湯劑的制作對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煎藥用具以砂鍋、瓦罐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銅、鐵鍋,以免發(fā)生化學(xué)變化,影響療效。
2、煎藥用水古時曾用長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F(xiàn)在多用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但總以水質(zhì)潔凈新鮮為好。
3、煎藥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使溫度上升及水液蒸發(fā)緩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稱急火,是指使溫度上升及水液蒸發(fā)迅速的火候。
4、煎煮的方法先將藥材浸泡30….60分鐘,用水量以高出藥面為度。一般中藥每天一副,每副煎煮兩次,分早晚服用。第二次煎藥加水時,水量為第一煎藥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煎煮的火候和時間,要根據(jù)藥物性能而定,一般來講,解表藥、清熱藥宜用武火煎煮,時間宜短,煮沸后煎3….5分鐘即可;補養(yǎng)藥需用文火慢煎,時間宜長,煮沸后關(guān)火改用文火再煎30…60分鐘。
婦科病前6副中藥為攻下藥,第一次將藥煎開后,改文火再煎30分鐘即可,下午第二次煎時只需煎25分種)。
某些藥物因其質(zhì)地不同,煎法比較特殊,處方上需加以注明,歸納起來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先煎
(1)先煎:主要指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礦物、介殼類藥物,應(yīng)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鐘,再下其他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分析出來。如磁石、代赫石、生鐵落、生石膏、寒水石、龍骨、牡蠣、海哈殼、瓦楞子、珍珠母、石決明、紫貝齒、龜甲、鱉甲等。此外,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較強的藥物,宜先煎45-60分鐘再下其它藥,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藥。
后下
?。?)后下:主要指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揮發(fā)而降低藥效,須在其它藥物煎沸5….10分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草、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等。有些藥物雖不屬于芳香藥,但久煎也能破壞其有效成分,如鉤藤、大黃、番瀉葉等亦屬后下之列。(肉桂、紫蘇葉、旋覆花要等其它藥物煎至30分鐘后,放進(jìn)再煎5分鐘即可。)
包煎
?。?)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強、粉未狀及帶有絨毛的藥物,宜先用紗布裝好,再與其它藥物同煎,以防止藥液混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鍋底,加熱時引起焦化或糊化。如哈粉、生蒲黃、滑石、青黛、旋覆花、車前子及灶心土。溶化
?。?)溶化:又稱烊化,主要是指某些膠類藥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藥物,為避免入煎粘鍋或粘附其他藥物影響煎煮,可單用水或黃酒將此類藥加熱溶化即烊化后,且煎好的藥液沖服,也可將此藥放入其他煎好的藥液中加熱烊化后服用。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鱉甲膠及蜂蜜、飴糖等;
泡服
?。?)泡服:又叫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壞藥效的藥物,可以用少量開水或復(fù)方中其它藥物滾燙的煎出液趁熱浸泡,加蓋悶潤,減少揮發(fā)半小時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紅花、番瀉葉、胖大海等。
沖服
?。?)沖服:主要指某些貴重藥物,用量較輕,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細(xì)未制成散劑,用溫開水或復(fù)方中其它藥物煎液沖服,如麝香、牛黃、珍珠、羚羊角、猴棗、馬寶、西洋參、人參、哈吤等;也有將它裝入空膠囊中早晨、臨睡前配功效性保健品藥物同用。如冬蟲夏草、西洋參、鹿茸粉,易春顔、夫妻草、和春花等等;某些藥物,根據(jù)病情需要,為提高藥效,也常研成粉未散劑沖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櫚炭及用于息風(fēng)止痙的蜈蚣、全蝎、僵蠶、地龍和用于制酸止痛的烏賊骨、瓦楞子、海哈殼、延胡索等等;某些藥物高溫容易破壞藥效或有效成分難于溶于水,也只能做散濟(jì)沖服。如雷丸、鶴草芽、朱砂等。此外還有一些液體藥物竹瀝汁、姜汁、藉汁、荸薺汁、鮮地黃汁等也須沖服。
煎湯代水
?。?)煎湯代水:主要指某些藥物為了防止與其他同煎使煎液混濁,難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它藥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藥物質(zhì)輕用量多,體積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須、絲瓜絡(luò)、金錢草等也須煎湯代水用。
西洋參湯汁具體做法
?。?)西洋參跟五靈脂相反相克:將西洋參5克切片或切碎,另加瘦豬肉50克加點點食鹽去腥,再加些涼水?dāng)嚲?,放入碗中,像蒸雞一樣蒸5…10分鐘即可,切記一定要與前面煎好的藥液分隔一小時以上服用,也就是說先服藥液一小時后再能服用蒸好的洋參湯(連渣帶水加肉一同吃光喝光)。
(9)另煎:又稱另燉,主要指某些名貴藥材,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還應(yīng)單獨另煎,即另燉2….3小時。煎液可以另服,也可與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參、西洋參、羚羊角、麝香、鹿茸等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服藥時間
1、服藥時間:湯劑一般每日一劑,煎2次,兩次相隔時間為4….6小時。上午為11點以前服用,下午為4點以后服用。(中午不用吃藥,剛剛相隔相差的時間為4小時以上)上午屬陽,下午屬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如果上班或事多者,上午服藥可以從“清晨5點到上午11點以前,下午從16點至夜晚22點都可以。服藥后休息半小時后再出去辦公為好。
2、在胸膈以上如眩暈、頭痛、目眩、咽喉痛宜飯后服用(藥液在飯上面,治上面的病);如病痛在胸隔以下如胃、肝、腎等則宜飯前服用。
3、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宜飯后服用;
4、補益藥多滋膩礙胃,宜空腹服用;
5、治瘧病宜在瘧疾發(fā)作前的兩小時服用;
6、安神藥物宜睡前服用;
7、慢性病定時服用;
8、急性病、嘔吐、驚厥及石淋、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者均可不定時服藥。
服藥方法
1、湯劑:一般宜溫服。但解表藥要偏熱服,服后還須溫覆蓋好衣被,或進(jìn)熱粥,以助汗出;寒證用熱藥宜熱服,熱證用寒藥宜冷服。如出現(xiàn)真熱假寒者當(dāng)寒藥溫服,真寒假熱者則當(dāng)熱藥冷服,以防格拒藥勢。次即《內(nèi)經(jīng)》所謂“治熱以寒,溫以行之;治寒以熱,涼以行之”的服藥方法。
2、丸劑:顆粒較小者,可直接用溫開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質(zhì)硬者,可用開水融化后服。
3、散劑、粉劑:可用蜂蜜加以調(diào)和送服,或裝入膠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而刺激咽喉。
4、膏劑:宜用開水沖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服,以免粘喉引起嘔吐。
5、沖劑、糖漿劑:沖劑宜用開水沖服;糖漿劑可以直接吞服。
此外,危重病人宜少量鼻飼給藥法。在應(yīng)用發(fā)汗、瀉下、清熱藥時,若藥力較強,要注意患者個體差異,一般得汗、瀉下、熱降即可停藥,適可而止,不必盡劑,以免汗、瀉下、清熱太過,損傷人體的正氣。
進(jìn)食十反歌
甘草鯉魚性相反,兼而食之定傷身。
羊肉滋補有大用,若遇西瓜便相侵。
香蕉芋頭本不合,同時入胃疾病多。
黃花生熟都可口,偏與花生不相合。
黃鱔皮蛋皆佳肴,同吃就會生疾病。
芥菜好吃須牢記,若遇兔肉便傷人。
紅薯柿子若同吃,體內(nèi)結(jié)石易形成。
豆腐莫與生蔥煮,結(jié)石形成它第一。
雞蛋若遇消炎片,同室操戈兩相爭。
豆腐蜜糖伴著吃,味道雖美毒攻心。
狗肉滋補須注意,若遇綠豆反傷身。
配合醫(yī)生:
1、服藥期間要心情開朗,少生氣,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不可動怒,生悶氣。
2、服藥時間少熬夜,調(diào)整好自己的生物鐘(體力和腦力都不要過于勞累,起負(fù)荷工作可誘發(fā)腦溢血);
3、一定要按時服藥,不可將藥煎糊,或不按操作煎藥,我家只是藥到病除,并不是人到病除;未成年少男少女最好少用固腎補氣藥方,跟保健品。
4、滋補藥物一定等感冒好了,才能用藥。
5、服藥時,最好不喝酒,少吸煙,少同房,以免天干地漏。
6、如何添加藥物:如果近來感覺疲勞不舒服,或失眠、多夢、四肢無力或不思飲食,可以在每副中藥里加入20克核桃肉、5枚紅棗(冬蟲夏草可以用);如果近日小便比較多,腰子特別脹痛,在每副藥里加入覆盆子20克,五味子10克,桑螵蛸20克,益智仁15克,女貞子10克,車前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茱萸10克;如果經(jīng)濟(jì)條件允許,最好每副中藥配合10克美國西洋參同服,其妙無究,可以提神、益氣、止汗、固本。
7、根據(jù)不同體質(zhì)可選用不同公司的適合于自己的保健品服用,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