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克服饑餓感
飲食控制應循序漸進。進食量逐漸減少到每天應控制的水平,而不是由原來每天主食量1000克,一下子限制到300克,因為主食量限制過快,容易導致酮癥酸中毒等,對機體不利。對這樣的病人
糖尿病友常聽說南瓜能降血糖?真的假的?
宜在飯后1小時左右進行,持續(xù)20~30分鐘即夠,選擇舒緩而不劇烈的項目,如散步、緩慢的游泳和太極拳等。但息有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先兆流產(chǎn)、習慣性流產(chǎn)以及妊高征者例外,應以休息為主。
在平時利用食療法治療高血糖時,還要注意一些禁忌的食物。1如牛奶、酸奶。糖尿病是由于吃肉、牛奶、高脂肪造成的,喝牛奶,血壓、血脂、血糖永遠也不能降不來。 還有就是切忌辣椒、冷飲等
飲食控制應循序漸進。進食量逐漸減少到每天應控制的水平,而不是由原來每天主食量1000克,一下子限制到300克,因為主食量限制過快,容易導致酮癥酸中毒等,對機體不利。對這樣的病人
糖尿病患者吃完規(guī)定數(shù)量的食物后,往往還覺得饑餓,這時可以適當增加充饑的副食,主要是選用含糖量4%以下的蔬菜,如紫菜苔、油菜、苦瓜、冬瓜、黃瓜、小白菜、大白菜、小紅蘿卜等(見表1)。腎功能正常者,可適當增加豆腐等豆制品。
靈活加餐對防止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應很重要,特別是皮下注射胰島素后的患者,有可能出現(xiàn)血糖大幅度的回落。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10時,下午3~4時及晚上睡前加1次餐。
食物纖維還可促進腸蠕動,因其滲透作用而起到軟便、促進排便效果,因而可以解除便秘、改善痔瘡、降低結(jié)腸癌的發(fā)病率。這些作用也有益于糖尿病患者減輕饑餓感和肥胖,預防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食物纖維是食用植物細胞壁及細胞間質(zhì)的組成成分,屬于不產(chǎn)生熱能的多糖類物質(zhì),不會被人體消化,也不會被吸收,更不會提供熱能。
碳水化合物(糖)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它是人體從膳食中攝取熱能最主要的來源,是構(gòu)成機體組織的重要物質(zhì),并參與細胞的多種代謝活動。它在體內(nèi)主要以葡萄糖和糖原形式存在。
當糖尿病性腎病腎功能尚未衰竭時,可以多進蛋白質(zhì)。每日蛋白質(zhì)的攝入量應為80~100克,最好食用動物蛋白質(zhì)。因為在增加大量蛋白質(zhì)時,鈉的攝入量也隨之增加,所以要適當限制鈉的攝入量。
蛋白質(zhì)是一種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合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有二十多種,其中8種必需氨基酸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
脂肪是人體結(jié)構(gòu)的重要成分,在體內(nèi)起到保護和固定內(nèi)臟器官的作用。脂肪主要由硬脂酸、軟脂酸和甘油組成。它是體內(nèi)能量儲存的最好形式。
吃蔬菜有利于降低血糖,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還能增加飽感,保持大便通暢,對糖尿病的控制很有好處,所以糖尿病病人宜吃蔬菜,這個問題大家沒有什么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