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疫苗進行重癥肌無力治療?
摘要:胸腺放射治療:胸腺放射治療的機制與胸腺摘除相似,但由于其療效不肯定,又因放療必定損傷胸腺的鄰近組織,副作用較大,故國際上已棄用20余年。
用乙酰膽堿受體上輔助性T細胞識別位點的反義肽為抗原,產生抗Th上乙酰膽堿受體結合位點的獨特型抗體,以清除針對輔助產生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Th,而阻斷產生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環(huán)節(jié)。但由于目前對乙酰膽堿受體的T細胞結合位點的研究尚缺乏資料,故這方面進展緩慢。
治療方案:盡管乙酰膽堿受體分子有多個抗原表位,但其主要免疫原區(qū)是被提呈給輔助性T細胞的主要肽段,故重癥肌無力病人體內增生的輔助性T細胞可能主要是主要免疫源區(qū)特異性輔助T細胞克隆。乙酰膽堿受體抗體Fab段分析提示重癥肌無力病人的抗體主要針對主要免疫原區(qū)??衫?號互補決定區(qū)譜型分析法和DNA測序等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究重癥肌無力循環(huán)CD4+T細胞βV的CDR3譜型??缮钊胩接懣乖禺愋訲-B細胞相互作用的機制及研制抗CDR3單克隆抗體或DNA疫苗等治療重癥肌無力奠定基礎。
(1)胸腺放射治療:胸腺放射治療的機制與胸腺摘除相似,但由于其療效不肯定,又因放療必定損傷胸腺的鄰近組織,副作用較大,故國際上已棄用20余年。國內仍有某些醫(yī)院正在使用,其療效及副作用有待進一步總結,其使用近年已有下降趨勢。
(2)全身放射治療:對嚴重耐藥而行胸腺摘除的重癥肌無力病人用小劑量全身放射治療(01Gγ,每周3次總量18~23Gγ),觀察臨床病程,定量的疲勞試驗,淋巴細胞免疫學表型(雙重直接免疫熒光分析法)和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效價(免疫沉淀法)。全身放射治療開始后2~3個月出現明顯的淋巴細胞減少,包括B(CD20+)T(CD3+)和自然殺傷(CD16+)細胞,2~4個月后,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效價開始下降。淋巴細胞亞類分析顯示:CD3-CD16+自然殺傷細胞和CD16-CD56+細胞毒性T細胞百分數增加,而CD4+Leu8-的輔助性T細胞、CD4+CD29+輔助性T誘導細胞、CD4+CD8+的T細胞和CD4+DR+的激活T細胞百分數減少。全身放射治療耐受良好,僅有的副作用是出現可逆性血小板減少。而重癥肌無力隨訪2年無出現惡性病,隨訪幾個月病情有持續(xù)好轉。只有白細胞計數低于1×109/L的病人才有臨床好轉,且與細胞和體液免疫改變及時間長短有關。在應用全身放射治療以前一直用免疫抑
制藥物而不能停藥的病例中,在用全身放射治療后可撤藥,并于治療開始后24個月好轉、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