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五百問 專家來解答】糖尿病并發(fā)皮膚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存在著多種代謝皮膚往往能體現內臟的健康狀況,它和其他臟器息息相關,許多內臟發(fā)生病變,往往通過皮膚表現出來。糖尿病也如此。皮膚參與糖的儲存、分解和排泄,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存在多種代謝的障礙,導致血管、神經等方面的變化,因而會出現各種皮膚的病變。根據有關資料表明,30%的糖尿病患者有皮膚損害,因此了解糖尿病的皮膚表現,通常是早期診斷的依據。
糖尿病友常聽說南瓜能降血糖?真的假的?
糖尿病是生活中的常見疾病,一旦患上,會隨時威脅到患者的生命,令家人非常擔心。如果人們不及時結合糖尿病的診斷依據,這就可能無法及時發(fā)現患者的病情。因此大家要知道些糖尿病的診斷依據,才能讓患者盡早接受治療。下面就來看看糖尿病的診斷依據有哪些。
在平時利用食療法治療高血糖時,還要注意一些禁忌的食物。1如牛奶、酸奶。糖尿病是由于吃肉、牛奶、高脂肪造成的,喝牛奶,血壓、血脂、血糖永遠也不能降不來。 還有就是切忌辣椒、冷飲等
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存在著多種代謝皮膚往往能體現內臟的健康狀況,它和其他臟器息息相關,許多內臟發(fā)生病變,往往通過皮膚表現出來。糖尿病也如此。皮膚參與糖的儲存、分解和排泄,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存在多種代謝的障礙,導致血管、神經等方面的變化,因而會出現各種皮膚的病變。根據有關資料表明,30%的糖尿病患者有皮膚損害,因此了解糖尿病的皮膚表現,通常是早期診斷的依據。
糖尿病患者并發(fā)感染概率遠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率較高,糖尿病同感染是相互影響的,互為因果的。感染引起和加重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感染后會加重病情,使原有的糖尿病不容易控制。
怎樣預防糖尿病足?1、每晚溫水洗腳,水勿過熱,泡腳時先用于或肘部試水溫,以免患者感覺障礙發(fā)生燙傷,泡足后要特別將趾間縫隙處輕柔擦干。
糖尿病足又叫糖尿病肢端壞疽,是糖尿病慢性致殘性并發(fā)癥,主要是由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環(huán)障礙和周圍神經病變并發(fā)感染所致。
男性糖尿病患者,年齡63歲,無并發(fā)癥,身高175厘米(1.75米),體重95公斤,退體在家,計算其每天需要多少熱量?●患者標準體重:身高(厘米)-105=175-105=60(公斤)
一般老年人和絕經后婦女易患骨質疏松。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患骨質疏松,發(fā)生率為20%-40%,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继悄虿『螅眢w的鈣、磷、鎂、鋅、氮等常呈負平衡,也就是說每天鈣、鎂、磷、鋅、氮等自數量超過進入身體的量,時間長了,骨頭變就得不結實了。還有,能促進腸道吸收鈣的維生素D不足,攝入的鈣在胃腸道吸收不充分;有的患者過度限制飲食或偏食,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容易發(fā)生骨質疏松的原因。
乳酸是糖無氧分解的最終產物。在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乳酸在肝臟內轉化為糖原儲存起來,小部分經腎臟排出體外,以保持體內代謝平衡。當乳酸在人體內堆積而影響代謝時,血清乳酸就會升高,當乳酸超過2毫克/升,酸堿度(pH值)小于7.37時,患者就會有不適的感覺繼而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呼吸急促、休克,甚至昏迷。臨床稱為乳酸性酸中毒,而且常與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fā)癥同時存在。乳酸性酸中毒病死率較高,是糖尿病的急性并發(fā)癥。
非酮癥高滲性昏迷臨床表現為嚴重高血糖、血漿高滲透壓、脫水,并伴隨意識障礙或昏迷。多發(fā)生于老年患者和先前沒有病史或僅輕度不需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一般伴有腎功能不全。
非酮癥高滲性糖尿病昏迷,又稱為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或高血糖脫水綜合征。這是糖尿病急性代謝紊亂的一種臨床特征,其特點為血糖嚴重升高、高血鈉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但是沒有顯著的酮癥酸中毒,患者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精神特征、低血壓嚴重的脫水和腎功能不全等。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表現一般為高血糖與酸中毒、水電解質紊亂所表現的癥狀與體征。按其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當有酮癥、尚無酸中毒時為輕癥;有輕、中度酸中毒者呵列為中度;有酸中毒同時伴昏迷,或雖無昏迷但二氧化碳結合力低于10毫摩/升者為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