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牛蒡子
本品辛寒清散,苦寒清泄,并兼滑利,入肺胃經,能升能降。外散風熱而解表透疹,內解熱毒而消腫,上清宣肺氣而祛痰止咳,下利二便而導熱毒外出。發(fā)汗不如薄荷,長于清解熱毒與滑利二便。主治風熱或熱毒所致諸疾,兼二便不利者尤宜。
秋葵的功效與作用
細菌性陰道炎主要屬于中醫(yī)的“帶下”、“陰癢”的范疇,是一種由于陰道內微生態(tài)平衡失調引起的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有魚腥臭味及外陰瘙癢灼熱的綜合征,它可以造成不孕、影響胎兒發(fā)育、誘發(fā)其他疾病等。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上述現(xiàn)象,應該及時治療。
菟絲子,生朝鮮川澤田野。蔓延草本之上,色黃而細為赤網,色淺而大為菟累。月采實,暴干。
本品辛寒清散,苦寒清泄,并兼滑利,入肺胃經,能升能降。外散風熱而解表透疹,內解熱毒而消腫,上清宣肺氣而祛痰止咳,下利二便而導熱毒外出。發(fā)汗不如薄荷,長于清解熱毒與滑利二便。主治風熱或熱毒所致諸疾,兼二便不利者尤宜。
本品苦寒降泄,有毒而力猛,入肺、腎、大腸經,既善通利二便,顯瀉下逐水與消痰滌飲之效,為治水腫、痰飲、便秘之猛藥。又善消食積、驅殺腸道寄生蟲,為治食積、蟲積之良藥。且尤宜水腫、痰飲兼二便不利或積滯內停者。
本品苦而微寒,并有小毒,入肝、胃經。生用苦寒清泄,既殺蟲,又清熱解毒,治多種腸道寄生蟲病、風熱感冒及溫毒發(fā)斑。炒炭則兼澀味,清泄與收斂并舉,能涼血收斂而止血,治血熱出血。
本品辛溫發(fā)散,微苦略降,重在宣肺,藥力較強。入肺與膀胱經,外能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以發(fā)汗解表;內能開宣肺氣,通暢氣機,以平喘。此外,通過宣肺,又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以利水消腫。
內服:煎湯,3~10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搗爛外敷或研末調敷。荊芥穗發(fā)汗力強。發(fā)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須炒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