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海蒿子:多年生褐藻,暗褐色,高30~100cm。固著器扁平盤狀或短圓錐形;主軸圓柱形,幼時短,逐年增長,兩側(cè)有呈鈍角或直角的羽狀分枝及腋生小枝;葉狀突起的形狀、大小差異很大,披針形、倒披針形和線形都有。氣囊生于最終分枝上,有柄,成熟時球形或近于球形,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點。生殖托單生或總狀排列于生殖小枝上。
【性味功效】苦、咸,寒。消痰軟堅結(jié),利水消腫。
【古方選錄】《外科正宗·卷二》海藻玉壺湯:海藻、貝母、陳皮、昆布、青皮、川芎、當歸、半夏、連翹、甘草、獨活各一錢,海帶五分。用法:水煎服。主治:癭瘤初起,或腫或硬,而未破者。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不宜與甘草同用。
【現(xiàn)代研究】化學(xué)研究顯示海蒿子含褐藻酸,甘露醇,碘、鉀,粗蛋白,灰分,馬尾藻多糖和磷脂類化合物等。藥理研究顯示對甲狀腺機能亢進、基礎(chǔ)代謝率增高有暫時抑制作用,還有降血壓,抗凝血,減輕動脈硬化,提高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等作用?,F(xiàn)代臨床用于治療單純性肥胖,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甲狀腺良性腫瘤和缺碘性甲狀腺腫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