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姜的根莖(干姜)、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姜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風寒感冒,脾胃寒癥,胃寒嘔吐,肺寒咳嗽,解魚蟹毒。生姜皮性辛涼,治皮膚浮腫,行皮水;生姜汁辛溫,辛散胃寒力量強,多用于嘔吐;干姜辛溫,溫中煽動寒,回陽通脈,溫脾寒力量大,炮姜味辛苦走里不走表,溫下焦之寒;炮姜炭性溫,偏于溫血分之寒;煨姜苦溫,偏于溫腸胃之寒。生姜辛而散溫,益脾胃,善溫中降逆止嘔,除濕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嘔為長。
性味:
味辛;性溫。
?、佟秳e錄》:味辛,微溫。
?、凇肚Ы?middot;食治》:無毒。
?、邸夺t(yī)學啟源》:性溫,味甘辛。
?、堋夺t(yī)林纂要》:煨姜,辛苦,大熱。
?、荨侗静菰傩隆罚红薪?,味辛,性溫平,無毒。
歸經:
入肺、胃、脾經。
?、佟独坠?a name='InnerLinkKeyWord' href='//www.coldnoir.com/yaoqi/' target='_blank'>制藥性解》:入肺、心、脾、胃四經。
②《本草匯言》:入脾、肺、腸、胃諸經。
③《本草經解》:入膽、肝、肺經。
炮制方法
1.生姜:揀去雜質,洗凈泥土,用時切片。
2.鮮姜粉:取鮮生姜,洗凈,搗爛,壓榨取汁,靜置,分取沉淀的粉質,曬干,或低溫干燥。
3.煨姜:取凈生姜,用紙六、七層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紙色焦黃,去紙用。
附方:
?、僦胃忻帮L寒:生姜五片,紫蘇葉一兩。水煎服。(《本草匯言》)
?、谥螄I吐,百藥不差:生姜一兩,切如綠豆大,以醋漿七合,于銀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醫(yī)心鏡》)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憤憤然無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金匱要賂》生姜半夏湯)
?、苤卫涮邓裕荷?,餳糖一兩。水三碗,煎至半碗,溫和徐徐飲。(《本草匯言》)
?、葜稳昕人裕喊酌垡唤铮铮ㄈ≈?。上二味,先秤銅銚知斤兩訖,內蜜復秤知數(shù),次內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盡,惟有蜜斤兩在,止。旦服如棗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雜食。(《千金方》)
⑥治勞嗽:蜂蜜、姜汁各四兩,白蘿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滾湯服數(shù)匙。(《經驗廣集》五汁膏)
?、咧蝹钩觯庵?,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切)四兩,甘草(炙)三兩,人參三兩,干姜一兩,黃芩三兩,半夏(洗)半升,黃連一兩,大棗(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生姜瀉心湯)
⑧治心胸脅下有邪氣結實,硬痛脹滿者:生姜一斤,搗渣,留汁,慢炒待潤;以絹包,于患處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寬快也。(《傷寒六書》)
?、嶂位魜y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后方》)
?、怙L濕痹痛:生姜汁和黃明膠熬貼。(《本草從新》)
?、现沃袣饣柝剩嘤刑甸]者:生姜五錢,半夏、陳皮、木香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水煎,臨服時加童便一盞。(《本草匯言》)
?、兄螘r行寒瘧:生姜四兩,白術二兩,草果仁一兩。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發(fā)時早飲。(《本草匯言》)
?、阎挝笟馓?,風熱,不能食:姜汁半雞子殼,生地黃汁少許,蜜一匙頭。和水三合,頓服。(《食療本草》)
⒁治腹?jié)M不能服藥:煨生姜,綿裹納下部中,冷即易之。(《梅師集驗方》)
?、又问置撈ぃ乎r姜一兩。切片,用酒二兩單,浸二十四小時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灾味d頭:生姜搗爛,加溫,敷頭上,約二、三次。(《貴州中醫(yī)驗方》)
⒄治諸瘡痔漏,久不結痂:生姜連皮切大片,涂白礬末,炙焦研細,貼之勿動。(《普濟方》)
?、种伟l(fā)背初起:生姜一塊,炭火炙一層刮一層,為末,以豬膽汁調涂。(《海上方》)
⒆治赤白癜風:生姜頻擦之良。(《易簡方》)
⒇治猘犬咬人,重發(fā):搗姜根汁飲之。(《補缺肘后方》)
(21)治蝮蛇毒:末姜薄之,干復易。(《千金方》)
?。?2)治跌撲傷損:姜汁和酒調生面貼之。(《易簡方》)
?。?3)牙齒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卻將白礬摻姜上,候焦為末,擦疼處。(《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晉礬散)
?。?4)治百蟲入耳:姜汁少許滴之。(《易簡方》)
藥理作用
抑制腫瘤
做為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的結構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吃姜還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以下是生姜的其他美容功效。
生姜紅茶減肥:適合于經常手腳冰涼或者處于減肥階段的人士飲用。主要材料有紅茶,生姜和適量的蜂蜜。此茶能增強排泄功能,減肥效果非常明顯的。
生姜紅糖水可祛老年斑:取適量鮮姜片放入水杯中,用200~300毫升開水浸泡5~10分鐘后,加入少許蜂蜜攪勻當水飲。
生姜紅糖水可抗衰老:生姜30克,鮮豬肉200克,洗凈切成絲,加調料同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不可一次食入過多,痛腫瘡癤、目赤內熱、便秘或患痔瘡者不宜食用。腐爛生姜中含有黃樟素,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誘發(fā)肝癌、食管癌等,因而也不宜食用。
開胃健脾
促進食欲
在炎熱的夏天,因為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欲,如果飯前吃幾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吃蘿卜,夏吃姜”,“飯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防暑降溫提神
在炎熱的氣溫下吃一些生姜能起到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的作用。對于有一般暑熱表現(xiàn),如頭昏、心悸、胸悶、惡心等情況的病人,適當喝點姜湯是大有裨益的。中國傳統(tǒng)的防暑中成藥——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殺菌解毒
消腫止痛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熱的氣溫下,食品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而且生長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適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
防暈車
止惡心嘔吐
吃生姜具有防止惡心、止嘔吐的作用,如果有由于某些運動而引起的“運動適應不良癥”,吃點生姜就可以使其驪到緩解。有研究證明,生姜干粉對因運動引起的頭痛、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的有效率達90%,且藥效可持續(xù)4小時以上。民間用吃生姜防暈車、暈船,或貼內關穴,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而有“嘔家圣藥”之譽。
偏頭痛
可用熱姜水浸泡雙手,大約浸泡15分鐘左右,痛感就會減輕,甚至消失。神經衰弱、晚空腹各飲用熱姜水1至2杯,可收到補氣、提神之效。持續(xù)下來,對神經衰弱、頭暈、煩躁等癥具有良好療效。
消除酒醉
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體內酒精。還可在熱姜水里加適量蜜糖,讓身體直接吸收,以緩解或消除酒醉。
減輕面部暗瘡
每天早、晚各1次,持續(xù)約60天左右,暗瘡就會減輕或消失。此法對雀斑及干燥性皮膚等亦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防治頭皮屑
用熱姜水清洗頭發(fā),可有效防治頭皮屑掉落。此外,經常用熱姜水洗頭,對禿頭亦有一定治療效果。
緩解腰肩疼痛
將毛巾浸入熱姜水里然后擰干,敷于患處,反復數(shù)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緩解疼痛。
消除腳臭
浸泡時加點鹽和醋,浸泡15分鐘左右,抹干,加點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具體用法
【制法】生姜:除去雜質,洗凈,用時切厚片。
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為發(fā)散風寒,多用治感冒輕癥,煎湯,加紅糖趁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生姜發(fā)汗作用較弱,常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fā)汗解表輔助的藥品,能增強發(fā)汗力量。
2.生姜汁:將生姜洗凈后打爛,絞取其汁入藥。性味辛微溫。有化痰、止嘔的功效,主要用于惡心嘔吐及咳嗽痰多等癥。一般用量為三滴至十滴,沖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涼。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另外,生姜皮有清除或抑制“青春痘”的作用。方法:睡前凈面后,用筷子的棱面刮下洗凈的生姜姜皮,貼在痘痘上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姜皮一定要薄不帶姜肉,貼時姜皮的新面向內。
4.煨姜:將原只鮮生姜洗凈,用草紙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濕,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紙焦黑,姜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溫,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適用于脾胃不和、惡心嘔吐等癥。一般用量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鮮味。
宜忌陰虛內熱者及熱盛之癥忌用。
6.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治療方法:鮮生姜50g,洗凈切碎,加水300ml,煎30分鐘。3次/日,2日服完。結果:據(jù)數(shù)十例的觀察,對改善癥狀有較好效果。服藥后能使疼痛減輕或消失,隨之反酸、饑餓感也見好轉,便秘及黑糞轉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復發(fā);對一部分患者遺留較長的胃部堵塞感。(《中藥大辭典》)
7.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鮮生姜1.5兩,紅糖1兩,共搗為糊狀,每日3次分服,7天為1療程。據(jù)50例觀察,治愈率為70%,好轉率為30%。用藥后腹痛、里急后重之平均消失時間分別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觀及次數(shù)恢復正常分別為4.8天和5.2天,大便鏡檢及培養(yǎng)平均轉陰日數(shù)分別為4.58天和3.6天。治療中未見明顯副作用。(《中藥大辭典》)
8.治療瘧疾。方法:鮮生姜洗凈拭干,切碎搗爛,攤于紗布塊上,再包疊成小方塊,敷貼于穴位上,用膠布固定或繃帶包扎。選用穴位分3組:第1組為雙側膝眼,生姜用2兩分敷兩穴;第2組為大椎加間使(雙側),生姜用1兩分敷3穴;第3組選大椎1穴,生姜用5錢。一般于發(fā)作前4~6小時敷貼。經8~12小時即可取下。敷藥兩次即可。觀察40例,除第1.第3兩組各有2例無效外,其余均控制發(fā)作,血檢瘧原蟲陰性。(《中藥大辭典》)
相關論述
【歷代本草著作對生姜的論述】
《名醫(yī)別錄》:味辛,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又,生姜,微溫,辛,歸五藏。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邪寒熱。久服小志少智,傷心氣。
《本草拾遺》:本功外,汁解毒藥,自余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須熱即去皮,要冷即留皮。
《藥性論》:使。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干并治嗽,療時疾,止嘔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熱不能食,搗汁合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結氣,實心胸擁隔冷熱氣,神效。
《開寶本草》: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
《本草圖經》:以生姜切細,和好茶一、兩碗,任意呷之,治痢大妙!熱痢留姜皮,冷痢去皮。
《本草衍義》:治暴逆氣。嚼三兩皂子大,下咽定,屢服屢定。初得寒熱,痰嗽,燒一塊,含咬之終日間,嗽自愈。暴赤眼無瘡者,以古銅錢刮凈姜上取汁,于錢唇點目,熱淚出,今日點,來日愈。但小兒甚懼,不須疑,已試良驗。
《藥性賦》: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棗有厚腸之說。溫經散表邪之風,益氣止胃翻之噦。
《湯液本草》:氣溫,味辛。辛而甘,微溫,氣味俱輕,陽也,無毒。
《象》云: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治痰嗽。生與干同治。與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剪細用。
《心》云:能制半夏、厚樸之毒,發(fā)散風寒,益元氣,大棗同用。辛溫,與芍藥同用,溫經散寒,嘔家之圣藥也。辛以散之,嘔為氣不散也。此藥能行陽而散氣。
《珍》云:益脾胃,散風寒,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孫真人云:為嘔家之圣藥。
或問東垣曰:生姜辛溫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為胃口者,非也。咽門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系,便為胃口。與肺同處,故入肺而開胃口也。又問曰:人云夜間勿食生姜,食則令人閉氣,何也?曰:生姜辛溫,主開發(fā),夜則氣本收斂,反食之開發(fā)其氣,則違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論之可也。若有病則不然。姜屑比之干姜不熱,比之生姜不潤,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云:秦椒為之使。殺半夏、莨菪毒。惡黃芩、黃連。
《本草衍義補遺》:辛溫,俱輕,陽也。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之圣藥。治咳嗽痰涎多用者,此藥能行陽而散氣故也。又東垣曰:生姜辛溫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為胃口者,非也。咽門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謂之系,便為胃口,與肺同處,故入肺而開胃口也。又問曰:人云夜間勿食生姜,食則令人閉氣,何也?曰:生姜辛溫主開發(fā),夜則氣本收斂,反食之開發(fā)其氣,則違天道,是以不宜。若有病則不然,若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須熱即去皮,若要冷即留皮用。
《本草發(fā)揮》:成聊攝云:姜、棗味辛、甘。固能發(fā)散,而又不特專于發(fā)散之用。以脾主為胃行其津液,姜、棗之用,專行脾之津液,而和榮衛(wèi)者也。
潔古云:生姜,性溫,味辛、甘,氣味俱厚,浮而升,陽也。其用有四:制厚樸、半夏毒一,發(fā)散風邪二,溫中去濕三,益脾胃藥之佐四。東垣云:生姜為嘔家之圣藥。辛以散之,嘔為氣不散也,此物能行陽而散氣。又云:生姜消痰下氣,益脾胃,散風寒。主傷寒頭痛,鼻塞,通四肢關節(jié),開五臟六腑。又云:生姜與大棗同用,調和脾胃;辛溫與芍藥同用,溫經散寒。
《本草綱目》:生用發(fā)散,熟用和中。
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瘴氣。食久,積熱患目。痔人,癰瘡皆不宜多食。
姜皮消浮腫腹脹痞滿,去翳。
化學成分
生姜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為一種芳香性揮發(fā)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為姜油萜、水茴香、樟腦萜、姜酚、桉葉油精、淀粉、粘液等。
可食用部分95%。每100g中含能量172kj,水分87g、蛋白質1.3g、脂肪0.6g,膳食纖維2.7g,碳水化合物7.6g、胡蘿卜素170μg、視黃醇當量28μg,硫胺素0.02mg、核黃素0.03mg、尼克酸0.8mg;維生素C4mg;鉀295mg、鈉14.9mg,鈣27mg,鎂44mg、鐵1.4mg,錳320mg、鋅0.34mg、,鉬0.14mg、磷25mg、硒0.56μg。尚含促進消化液分泌的姜辣素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