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皰常發(fā)生在肺氣腫的基礎上,是指發(fā)生在肺實質內直徑超過1cm的氣腫性肺泡,發(fā)病機制與肺氣腫相似但程度較重,一旦破裂,很容易形成張力性氣胸。胸腔鏡下行肺大皰手術,對患者循環(huán)、呼吸功能干擾小,具有出血少、恢復快、創(chuàng)口美觀、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目前已經成為臨床上治療肺大皰的選擇方法。
術前準備:選擇全麻、雙腔氣管插管,讓患者保持側臥姿勢,肩下放軟枕,使肋間隙增寬。
放置好觀察鏡和套管:在腋中線第7、8肋間做1.0~1.5cm的小切口,插入觀察鏡,在腋前線4、5肋間,腋后線6、7肋間在胸腔鏡引導下做1.0~1.5cm小切口,插入套管。
分離粘連:用胸腔鏡探查胸腔,若有胸膜粘連可以抓鉗牽拉肺組織,然后用電鉤分離胸膜粘連。若是疏松粘連,先用紗布球做鈍性分離,然后用電鉤切開條索粘連帶。
胸腔鏡下肺大皰手術:置入胸腔鏡后,根據CT提示先找出肺大皰,臨床上胸腔鏡處理肺大皰的方法有電凝術、激光術、腔內套扎器套扎術、氬氣凝固術、內鏡縫合切割器切除術、鈦夾鉗夾閉術等,其中內鏡縫合切割器切除術因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預后好,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已經成為臨床上胸腔鏡切除肺大皰的最好方法。
胸膜固定術:胸腔鏡胸膜固定術是為了防止自發(fā)性氣胸術后復發(fā),常用方法有胸膜摩擦法、化學性胸膜粘連法、滑石粉噴灑法、胸膜切除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胸膜摩擦法和滑石粉噴灑法兩種。胸膜摩擦法是用紗布做小球,沿著肋骨走行方向摩擦全部壁層胸膜,直到全部充血;滑石粉噴灑法是將滅菌干燥滑石粉噴灑在壁層胸膜,通過產生的化學性炎癥來促使胸腔閉合。
放置引流管:術后常規(guī)于鎖骨中線第2肋間及原胸腔鏡觀察切口各放置一根引流管。
(一)發(fā)病原因
肺大皰是由于肺泡高度膨脹,肺泡壁破裂并相互融合而形成,一般是由小支氣管的活瓣性阻塞所引起,與肺氣腫的形成機制相同,但程度較重。氣腫的肺泡直徑超過1cm,發(fā)生在肺實質內,常伴有不同的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晚期矽肺或結節(jié)病,也有些肺大皰見于肺和支氣管無疾病的患者。肺大皰繼發(fā)于肺炎或肺膿腫者多見于嬰幼兒,有單發(fā)的也有多發(fā)的。因有炎性病變,小支氣管粘膜有水腫,造成管腔部分阻塞,產生活門作用,空氣能進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肺泡內壓力增高,肺泡間隔逐漸因泡內壓力增加而破裂,乃形成巨大的含氣囊腔,臨床上稱之為肺大皰。
繼發(fā)于肺結核的則多為單發(fā),亦無明顯之肺氣腫同時存在。
繼發(fā)于肺氣腫者,常為多發(fā),除大皰之外,常伴有多數小皰。
(二)發(fā)病機制
肺大皰的壁甚薄,由肺泡的扁平上皮細胞組成或僅為纖維性膜。可與多種肺氣腫并存,常見于間隔旁側或細葉旁肺氣腫,可伴或不伴炭末沉著,分別見于煤礦工人塵肺和瘢痕組織肺氣腫。肺大皰分為3種病理形態(tài)。
?、裥停憾喟l(fā)生于中葉或舌葉,也常見于肺上葉,可能由于該部位胸腔負壓大,突出于肺表面,并有一狹帶與肺相連又稱為狹頸肺大皰。因為支氣管瘢痕組織形成的活瓣性阻塞,肺大皰體積增大系由于肺泡側支通氣和氣體滯留。Ⅰ型肺大皰壁薄,常由胸膜和結締組織形成,常規(guī)X線胸片即可發(fā)現肺大皰的存在。
?、蛐停涸谂K層胸膜與氣腫性肺組織之間。是寬基底部的表淺肺大皰位于肺表層。肺大皰腔內可見結締組織間隔,但它不構成肺大皰的壁,可見于肺的任何部位。
Ⅲ型:是寬基底部深位肺大皰。結構與Ⅱ型相似,但部位較深,周圍均為氣腫性肺組織,肺大皰可伸展至肺門,可見于任何肺葉。
當肺大皰體積增大時,周圍肺組織受壓迫并引起肺臟移位。受壓肺組織在X線胸片上,表現為肺大皰周圍密度增高陰影。以上3型均見于慢性支氣管炎,多與慢性彌漫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有關。小葉中心型肺氣腫不并發(fā)肺大皰。下葉肺大皰常見于有并發(fā)癥的煤礦工人塵肺和融合性矽肺。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問請?zhí)砑游⑿殴娞枺航】徒】底稍?,健客健康咨詢?yōu)楦魑慌笥烟峁┤鎸I(yè)的疾病咨詢和健康資訊,健客健康咨詢真誠為您服務。健客宗旨:讓每一個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