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早就聽中醫(yī)說,吃大棗補氣血;但又聽一些營養(yǎng)學家說,吃大棗補血只是個傳說;讓人無所適從。其實,中醫(yī)對此有自己的解釋。
中醫(yī)理論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端貑?middot;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只有脾胃功能健全時,攝入的食物才能正常轉(zhuǎn)化為人體所需的氣、血、津、精等精微物質(zhì)。
當脾胃消化功能減弱時,就會表現(xiàn)出種種不適,如吃得少,容易疲勞,肌肉無力,身體懶動,面色萎黃等。
這種情況就是氣血不足的表現(xiàn),而大棗可以補脾胃、益氣血、調(diào)營衛(wèi)、安心神。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大棗)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大棗不是單純補充營養(yǎng)成分而是從不同角度促進氣血生化,解決“開源”的問題,自然不再氣血虧虛。
單以吃大棗補氣血來說,是生吃,煮著吃,還是煲湯呢?
都不是!國醫(yī)大師路志正認為,吃大棗應蒸著吃。
首先選擇肉厚、色澤鮮艷、質(zhì)地較沉的大棗,洗去雜質(zhì),無需長時間浸泡,即可用中火隔水蒸,大約20分鐘;而后置陰涼處3~4小時。再蒸20分鐘,水沸騰后宜小火。當每次吃時,再蒸1次,剝?nèi)ビ财ず蛢?nèi)核。如此加工后可以健脾養(yǎng)血、補血,促進胃腸吸收。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食用大棗,如是脾氣虛弱且濕氣較重,見形體偏胖、腹脹、大便黏滯不爽、舌苔膩等癥狀的人,則不宜食用;再者,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少吃。
不適合吃大棗的人怎么辦呢?路老常選用《溫病條辨》里的“三仁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樸、半夏、通草、滑石、竹葉)進行加減以祛濕化濁。
如在長夏季節(jié),則可喝綠豆湯或以50克薏苡仁與100克大米煮粥服用。同時,要少吃生冷之品,如冰糕、冰鎮(zhèn)西瓜等。等濕邪去掉了,脾胃功能會慢慢恢復,氣血不足的問題也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