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AACE/ACE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共識聲明》發(fā)布。AACE/ACE共識聲明以患者生命獲益為基本立足點,關注糖尿病前期及肥胖狀態(tài),強調(diào)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綜合獲益。在不同T2DM診療指南中,AACE/ACE共識走在最前列,代表著糖尿病診療的發(fā)展方向,部分內(nèi)容也值得我國醫(yī)生借鑒。
生活方式干預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
共識強調(diào)生活方式干預的綜合性和持續(xù)性,要求針對所有糖尿病患者優(yōu)化干預方式,遵循個體化原則,內(nèi)容應涉及多個方面,并不只是“飲食、運動”,且需整個糖尿病管理團隊參與。
在實際診療過程中,生活方式干預的效果遠不如預期。醫(yī)生是否幫助患者制定了符合個體需求的、可長期執(zhí)行的生活方式干預方案?患者是否理解生活方式干預的重要性并遵從醫(yī)囑進行嚴格管理?這些都是影響干預效果的直接影響因素。
AACE/ACE推薦藥物治療與生活方式干預同時進行,并非只在生活方式干預失敗時才啟動。不可否認一些糖尿病早期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預可能會使血糖恢復正常,但僅見于部分患者,不可盲目擴大生活方式干預的價值。對于明確診斷血糖偏高的患者,可考慮同時給予生活方式干預和一線藥物治療,增加患者對疾病的重視程度,有利于病情的快速控制。
需強調(diào)的是,糖尿病患者管理中,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同樣重要,二者不可相互替代。
超重/肥胖的糖尿病前期及T2DM患者均應考慮減重
共識建議,伴有超重/肥胖的糖尿病前期及T2DM患者均應考慮減重,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預;糖尿病前期及T2DM患者可考慮應用減肥藥;BMI≥35kg/m2且嘗試其他治療手段體重不達標者,可考慮減重手術治療等。
超重/肥胖已成為危害全球的健康問題,而肥胖和T2DM關系密切。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超重(BMI≥25kg/m2)與肥胖(BMI≥30kg/m2)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別為12.8%和18.5%,糖尿病前期患者比例或達50%,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正是因為超重/肥胖而成為糖尿病高危人群。
即便如此,減重卻是很難實現(xiàn)的健康目標。飲食、體力活動、行為干預等方法僅在少數(shù)患者中見效;在我國,減肥藥物因副作用風險并未全面展開使用;減肥手術目前正逐步在臨床開展,但也有不規(guī)范之處,副作用及手術風險都難以避免;目前,我國尚無降糖藥物被批準用于單純肥胖或糖尿病前期人群,減肥藥物僅奧利司他被批準使用。
血糖控制目標應個體化同時重視低血糖風險
共識推薦在安全性和患者可負擔的情況下,控制T2DM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較為理想。
目前,全球所有指南均強調(diào)控制目標的個體化,多數(shù)指南推薦T2DM患者需控制HbA1c≤7%。多項研究證實,HbA1c水平與糖尿病并發(fā)癥之間存在相關性,理想的HbA1c水平是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因素,但嚴格的血糖控制必將帶來低血糖風險。
隨著臨床治療手段的多元化,已可實現(xiàn)嚴格而安全的血糖控制目標。對于多數(shù)中國患者而言,仍應參考HbA1c≤7%的標準。但在個體化血糖目標的大前提下,對于病程短、年輕、低血糖風險低、治療依從性高、可負擔安全性較好的新型藥物治療的患者而言,可考慮控制HbA1c為6.5%或更低;而對于預期壽命短、糖尿病病程長、合并癥多、治療依從性低、低血糖發(fā)生風險高的患者而言,HbA1c的目標值或應高于7%。
除了HbA1c目標,低血糖也不容忽視。低血糖不僅與HbA1c是否達標有關,其變化情況直接影響患者的血糖波動,血糖波動或與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直接相關,尤其是大血管并發(fā)癥。因此,關注患者的血糖特點,才可因人制宜的確定并調(diào)整治療方案,促進HbA1c達標,并減少血糖波動,進而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基于HbA1c基線值進行分層定制血糖控制策略圖
共識的血糖控制策略圖基于HbA1c基線值對治療選擇進行了分層,為不同患者提供了不同的起始治療選擇,并強調(diào)應充分遵循個體化原則。
在起始單藥或聯(lián)合治療的選擇上,以HbA1c為7.5%作為切點,將單藥選擇的具體藥物根據(jù)推薦級別進行排序。共識對于新藥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非常高,GLP-1RA、SGLT-2抑制劑、DPP-4抑制劑依次排在二甲雙胍之后,作為單藥治療的推薦。在2藥或3藥聯(lián)合治療上,強調(diào)不同機制藥物聯(lián)合使用,如無特殊情況,二甲雙胍需在聯(lián)合治療中存在。如初診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9%,且患者有糖尿病癥狀,可直接起始以胰島素為核心的治療方案。
治療后每3個月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內(nèi)容涉及HbA1c、SMBG記錄(空腹及餐后)、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結果、確診或疑似低血糖事件、血脂及血壓、不良事件、合并癥、相關實驗室數(shù)據(jù)、伴隨用藥、糖尿病并發(fā)癥及影響患者管理的社會心理因素等。若患者血糖未達標則遞進到下一步治療,必要時需起始胰島素強化治療。若患者血糖穩(wěn)定達標,則可減少監(jiān)測頻率。
推薦基礎胰島素治療方案
共識建議,起始基礎胰島素治療,需停用磺脲類降糖藥,根據(jù)HbA1c是否高于8%確定胰島素使用劑量;強化治療推薦基礎胰島素聯(lián)合GLP-1RA/SGLT-2抑制劑/DPP-4抑制劑/餐時胰島素1~3針的方案。
在胰島素治療期間,共識推薦HbA1c目標為7%,餐前血糖目標為110mg/dl。
共識對于一線單藥選擇性更廣,聯(lián)合治療靈活度更高,值得我國臨床醫(yī)生參考和借鑒。但我國患者也有自身特點,疾病治療也需符合我國國情。
例如在胰島素治療方面,共識主張基礎胰島素治療方案,僅推薦基礎胰島素,但結合中國患者血糖特點及臨床實際,預混胰島素也可作為臨床選擇之一。
【T2DM治療五大關鍵】
1降糖藥物選擇
共識推薦個體化藥物選擇,需考慮的因素包括:藥物降糖療效、作用機制、低血糖和體重增加風險、其他不良反應、耐受性、應用的方便性、可能的依從性、醫(yī)療成本、對心臟/腎臟/肝臟的影響等因素。
共識強調(diào)“治療方案應盡可能簡化以提高依從性”。個體化的藥物選擇是我國醫(yī)生也應遵從的原則,在進行個體化評估時,我國醫(yī)生的側重點可能有所不同,治療成本、患者接受度和依從性所占比重可能更大。讓我國患者真正接受并長期執(zhí)行的治療才是真正成功的治療。
2低血糖
共識指出,“將嚴重及非嚴重低血糖風險降至最低,至關重要”。一次嚴重低血糖可能直接威脅患者生命,普通的低血糖事件也可能抵消患者一生嚴格控制血糖帶來的獲益。所以,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應盡力避免低血糖的發(fā)生。對于低血糖高風險患者,寬松的治療目標聯(lián)合安全的治療方案是避免低血糖發(fā)生的關鍵。
3體重
體重管理不容忽視,臨床實踐中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特別是預防體重增加的觀念。隨著新型降糖藥不斷在我國被批準上市,在確定治療方案時,除了考慮有效性、安全性,體重影響也應作為考量因素之一。
4糖尿病管理成本
糖尿病治療的費用支出需綜合考量,不可只看眼前藥物治療所需成本,還包括監(jiān)測成本、低血糖及體重增加所導致的相關成本。
共識建議,糖尿病的管理應更關注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而非藥物成本。此建議基于較完善的醫(yī)保體制,在我國的醫(yī)療現(xiàn)狀下,還是需要考慮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及接受度,結合病情所需,選擇長期依從性好、可促進治療達標、避免低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的治療方案,以更好的控制成本。
5糾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策略
糖尿病管理是長期綜合管理的過程,除了血糖,血脂、血壓及相應并發(fā)癥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共識對于血脂、血壓的管理目標和路徑非常嚴格且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