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類藥物是一類具有萘酯環(huán)骨架結構的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是目前唯一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的調(diào)脂藥。代表性藥物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自1987年洛伐他汀應用于臨床開始,他汀類藥物迅速成為臨床上的首選降血脂藥。至今,他汀類藥物仍是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理想首選藥物,也是心腦血管病一級和二級預防的最重要藥物之一。
近年來,經(jīng)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警示后,引起人們關注的他汀類藥物安全性的一個重要話題是可能增加新發(fā)生的糖尿病。實際上,這一話題并不陌生,阿托伐他汀的藥品說明書中早就表明這一點。瑞舒伐他汀的一級預防試驗數(shù)據(jù)明顯顯示,與安慰劑對照,較大劑量的瑞舒伐他汀會增加新發(fā)糖尿病的風險。Macedo的研究表明,經(jīng)過3年他汀類藥物治療后,糖尿病的累計發(fā)病率為6.25%,相對應的超額風險為2.25%。使用他汀類藥物后,糖尿病的風險大約上升20%~30%。此外,薈萃分析表明他汀類誘導的糖尿病的發(fā)生與年齡有相關性,老年人更為敏感。
TadashiYamakawa的研究表明,匹伐他汀對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無影響。J.Gumprecht的研究表明匹伐他汀對2型糖尿病伴血脂異常患者的血糖水平無影響。日本的LIVES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亞組中,使用匹伐他汀1~4mg/d治療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在104周后,HbA1c下降了0.28%,與基線相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最新上市的匹伐他汀上市前后的大量數(shù)據(jù)證明,匹伐他汀是目前唯一未見增加新發(fā)糖尿病的他汀類藥物。最主要原因是匹伐他汀由日本研發(fā),其主要隨機對照研究與上市后安全性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亦來自日本,而日本的學術界與臨床醫(yī)學始終堅持使用中小劑量他汀類藥物,且匹伐他汀的1mg、2mg、4mg劑量降膽固醇效果相當于其他他汀類藥物的10mg、20mg、40mg甚至80mg的劑量。因此,對于中國人來講,應用中小劑量的匹伐他汀,不但能夠輕松降低膽固醇達標,更為安全,不增加新發(fā)糖尿病,且成本更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