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糖尿病的個體化治療,每位糖友的處方可能不盡相同,因此服藥時間因人而異,具體應(yīng)咨詢醫(yī)生。那么,糖尿病口服藥什么時候吃最有效?
磺脲類降糖藥:餐前半小時
大多數(shù)磺脲類降糖藥起效時間需要半小時,而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藥后2~3小時出現(xiàn)。也就是說,服完降糖藥后要過半小時左右,藥物才開始發(fā)揮降糖作用,而在服藥后2~3小時藥物作用最強。因此,在餐前30分鐘服用磺脲類降糖藥。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與第一口飯同時嚼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等,需要與第一口飯同服,并且嚼服,這樣能延遲和減少小腸內(nèi)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使餐后血糖水平下降。如果在餐后或飯前服用,則起不到降糖效果。
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餐前5~20分鐘
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其作用前提是必須有葡萄糖存在,故僅在進餐時起效才能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
同樣是胰島素促泌劑,但由于此類藥物比磺脲類藥物起效快,因此應(yīng)在進餐前5~20分鐘口服。如果不按時服用,可能會引起低血糖。
胰島素增敏劑:早晨空腹
胰島素增敏劑,如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能增加組織細胞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島素,讓葡萄糖盡快被細胞利用,使血糖下降。其降糖作用可以維持24小時,每日僅需服藥一次。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在空腹情況下,口服后30分鐘開始起效,兩小時后達到血藥峰濃度,而進食將會使血藥峰濃度時間推遲3~4小時,因此這類藥一般適宜在清晨空腹時服用。
二甲雙胍:進餐之后
由于二甲雙胍類藥口服后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適,因此可以選擇在飯后服用。
注:多種口服降糖藥都需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diào)整到最合適的劑量,所以患者如果使用口服藥降糖,要觀察這個治療方案的最終效果,至少需要2~3周的時間。一些患者不了解這一點,往往服用幾天或十幾天,見血糖、尿糖下降不滿意,即急于換藥,或認為所服用的藥物無效,這都是不正確的。
另外,每種降糖藥都有個最大有效劑量。未用到這個最大有效劑量(有藥物反應(yīng)者除外),不要輕易地認為某種藥物無效。
較合理的服藥方法為:根據(jù)血糖逐漸調(diào)整服降糖藥的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劑量,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滿意,再服用其他的降糖藥或聯(lián)合應(yīng)用磺脲類降糖藥和雙胍類降糖藥。不要同時服用幾種屬同一類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