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糖尿病頻道 > 糖尿病護理 > 糖尿病護理 > 糖尿病骨質疏松 經常忽略的健康殺手

糖尿病骨質疏松 經常忽略的健康殺手

2018-11-16 來源:糖友知識交流平臺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不過是閃了腰,咋就骨折了呢?”可千萬別大意,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危害性大、致殘率高,卻很少被知曉。

“不過是閃了腰,咋就骨折了呢?”可千萬別大意,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危害性大、致殘率高,卻很少被知曉。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這是個什么鬼?

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億,居世界第一。提起糖尿病的危害,人們往往想到的是糖尿病性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以及糖尿病足病等,但很容易忽略一種發(fā)生在骨骼的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據統計,近1/3的糖尿病患者會合并骨質疏松癥,反復發(fā)生骨折,其危害性大,致殘、致死率高,但知曉率很低。

糖尿病“戀上”骨質疏松的4個理由

(1)排泄增加引發(fā)骨質流失:糖尿病除了存在糖脂代謝紊亂外,也會引起鈣流失和骨代謝異常,“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正是描述了這一現象。大量的鈣、磷隨尿液排出體外,如果此時缺乏必要的鈣劑補充,就會造成“負鈣平衡”:為保證生理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機體會動用骨庫的鈣來維持體內的離子鈣平衡,久而久之,骨鈣“虧空”、骨質脫鈣,最終導致骨質疏松。

(2)鈣吸收不足導致骨合成減少:糖尿病患者體內的活性維生素D水平往往偏低,這會影響鈣、磷等礦物質在腸道的吸收。

(3)胰島素缺乏影響骨合成: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而胰島素缺乏打破了骨形成與骨吸收的平衡。1型糖尿病患者為胰島素絕對缺乏,骨密度減低;2型糖尿病患者為胰島素相對缺乏,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影響蛋白質的正常代謝,使骨基質合成減少,其骨量可能不低,但骨強度下降,使得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的風險增加。

(4)部分降糖藥具有骨骼副作用:研究證明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TZDs)可使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成骨細胞數量減少,骨形成率下降。

以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最終導致糖尿病患者骨基質減少、骨小梁破壞、骨密度降低,成為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

本病的臨床表現兼有糖尿病及骨質疏松癥兩方面的特點:

(1)多見于病史較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2)疾病早期,病人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病程進展,會逐漸出現腰背部疼痛、駝背畸形、身高變矮、四肢無力、小腿抽筋,嚴重者可出現自發(fā)性骨折或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噴嚏、彎腰、負重、擠壓、跌倒等)發(fā)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胸腰椎、髖部及腕部等處最為多見。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治療

本病的治療強調綜合干預,單純治療糖尿病或骨質疏松,都屬于太過片面的治療方案。

(1)有效控制血糖:積極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防治關鍵。做到有效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發(fā)作、避免使用TZDs、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特別是糖尿病腎病,可減少高血糖帶來的代謝紊亂、降低跌倒的風險,進而減少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風險;

(2)合理膳食、平衡營養(yǎng):一般來說,糖尿病飲食中的鈣、鎂、鋅含量明顯不足,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保持營養(yǎng)均衡,不能過度節(jié)食,平時應多吃含鈣高的食品,如牛奶、魚蝦、蝦皮、海帶、紫菜、豆制品、白菜、油菜等。推薦成人每日適宜鈣攝入量為800~1000mg/d(元素鈣),對絕經后婦女和老年患者可適當增加到1000~1200mg/d;

(3)戶外運動和生活方式干預:規(guī)律性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游泳、打太極拳等,不僅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體重,還有利于強健骨骼,預防跌倒;多曬太陽指每日不少于30min的日光照射。另外,糖尿病患者必須戒除一切不利于骨骼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吸煙、酗酒、大量飲咖啡、濃茶等;

(4)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作為“骨健康基本補充劑”,此二者同時補充可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

①鈣劑:每日需補充元素鈣400~800mg,如碳酸鈣D3片,不會增加腎結石發(fā)生的危險,安全有效;

②活性維生素D:中老年人每日維生素D的需要量為400~800IU(10~20ug)。充足的維生素D營養(yǎng),可謂“一箭雙雕”,既可改善糖尿病,又可防治骨質疏松及其骨折。由于老年人腎功能衰退、腎臟合成活性維生素D的能力下降,宜選用活性維生素D制劑,如骨化三醇,每日口服0.25~0.5μg,該藥無須經肝、腎羥化,直接參與骨礦代謝;阿法骨化醇需經肝臟進一步羥化為骨化三醇后才能發(fā)揮作用,每日口服0.5~1.0μg;

(5)抗骨質疏松藥物的應用:包括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及雙重作用機制等

三大類藥物:

①抑制骨吸收的藥物:主要有雙膦酸鹽類、降鈣素類、雌激素類及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等。雙膦酸鹽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抗骨吸收制劑,其中唑來膦酸注射液具有強力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吸收的作用,使骨密度增加,可明顯降低骨折風險,用于治療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癥,推薦劑量為一次靜脈滴注5mg,每年一次,至少持續(xù)3年;

②促進骨細胞形成的藥物:主要有甲狀旁腺激素,可有效增加腰椎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但價格昂貴,且治療時間不宜超過2年;

③雙重作用機制藥物:鍶鹽可同時作用于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形成的雙重作用,但有增加心臟病、栓塞、嚴重皮膚反應的風險,故需嚴格限制其使用。

心得體會與總結

糖尿病會導致、加重骨質疏松,但經有效治療后療效較明顯。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接觸到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多為絕經后婦女,所以有時很難把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與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嚴格區(qū)分開來,因此需要提高警惕,并加強患者的依從性教育,爭取做到將骨質疏松“扼殺”在搖籃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
手機糖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