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控糖的4個非典型問題
摘要:長期規(guī)律合理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有效預防并發(fā)癥。不過糖尿病運動如果面對一些特殊“非典型”情況該怎么辦呢?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長期規(guī)律合理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有效預防并發(fā)癥。不過糖尿病運動如果面對一些特殊“非典型”情況該怎么辦呢?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1小區(qū)中有鍛煉用的鵝卵石路,糖尿病朋友能在上面走嗎?
我們知道,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因此針對腳的保健方式也是層出不窮,比如,足底
按摩,鵝卵石健身以及穿著具有足底按摩的鞋等。這些方法如果應用得當,當然能夠起到保健作用,但如果應用不恰當,那就適得其反了。
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患者來說,因為患者感覺障礙,循環(huán)較差,對外界的變化不敏感甚至不能感受到外界的這些變化。容易形成壓傷或者壞死,所以,這些患者就不適合在鵝卵石路上行走了。這時鵝卵石不僅不能夠促進足底的血液循環(huán),反而尖銳的鵝卵石會導致局部的損傷。即使鵝卵石不尖銳,足底長時間在一個部位壓力增加也會導致壓傷的出現(xiàn),再加上壓上后患者又因為沒感覺而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進一步發(fā)展甚至感染那就更嚴重了。
由此可見,健身方式要因人而異,要講究“辯證健身”。
2運動量越大越好嗎?
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
糖友感慨:我今天走了3萬步,我今天進行了多少多少的運動,那運動量看起來對于常人來說都有點困難。首先糖友能做到每天堅持鍛煉,克服各種壓力與困難,這是值得肯定的一點,但是運動,并不是越多越好。那么設置合理的運動強度呢?
II型糖尿病患者運動應以中等為宜,根據(jù)患者的目標量身定制。在設定的時候,應將運動強度掌握在最大攝氧量的50%~80%之間,在整個方案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強度從低到高,讓身體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如果是平時就有運動習慣的患者,在考慮到自身運動適應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在50%~80%之間,設定較高的起步運動強度。而身體欠佳的糖尿病患者,則需要從最大攝氧量40%~50%的運動開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運動,也應從低運動強度的運動開始,隨著身體適應能力的提高逐漸加大,這樣的運動方案更有利于體內脂肪的利用和消耗。
運動時的強度直接關系到II型糖尿病和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鍛煉結果。運動強度中等的運動,有明顯的降低血糖和尿糖的作用。
最佳運動強度設定=(220-年齡)×(50~60)%
這個標準大約相當于最大攝氧量的40%~50%,平時有運動習慣的糖尿病患者,制定方案時可以適當提升。如年齡大于等于60歲,則心率不宜超過112次/分鐘。如果沒有條件測量心率,自我掌握運動強度的法則,運動強度還可根據(jù)你的自身感覺來掌握。
3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患者還能運動嗎?
那又有些糖友說:“我肢體疼痛,感覺障礙,都不敢外出了,恐怕出現(xiàn)什么意外。”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表明就不能運動了,疾病不是拒絕運動的理由。只要注意以下幾點,您仍然能夠快樂健身。
首先,運動方式上宜采用多次短時間運動的方式,既減少每次的運動時間,增加每天的運動次數(shù);其次,運動的場所最好不要在平坦的道路上,并且運動前要選擇合適的鞋子,包括鞋子的大小,鞋帶,還要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等,以防造成壓傷、刺傷;第三,活動前的準備和活動后的放松一定要到位,避免劇烈、大幅度的運動,可以嘗試中國傳統(tǒng)的八段錦、
太極拳(查看八段錦教程,請返回平臺輸入“八段錦”了解。)等舒緩的運動。只要注意方法,糖友就可以安全運動了。
4運動是代謝綜合征的克星?
經(jīng)常而適度的運動對胰島素抵抗相關的細胞信號傳導途徑紊亂可以起到顯著干預作用,還可以減輕體重,消除向心性肥胖,減少內臟脂肪;降低血壓,特別是對收縮壓的降低效果尤為顯著;調節(jié)脂代謝,記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纖溶酶活性;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因此運動鍛煉對于代謝綜合征的治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