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急性腎損傷的新認識
摘要:腎衰竭并非肝硬化的獨立并發(fā)癥,而是復雜綜合征如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一部分。
2005年急性腎損傷網(wǎng)絡(AKIN)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提出制定了新的急性腎損傷(AKI)共識,其診斷標準為:腎功能在48小時內迅速減退,血清肌酐(Cr)升高絕對值0.3mg/dl,或較基礎值升高≥50 %(增至1. 5倍);或尿量<0.5 mL ·kg-1 ·h-1超過6小時。AKIN共識較常規(guī)標準有所改變,但仍然使用RIFLE分層診斷標準,僅保留前3個急性病變期,且對分級標準做了調整(表1)。
表1
肝硬化腹水患者AKI定義中的常規(guī)標準與AKIN標準
新近,意大利Piano等則對233例肝硬化伴腹水的住院患者進行了前瞻性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采用年齡及CTP評分在預測住院病死率方面優(yōu)于AKIN標準,表現(xiàn)在AKIN一級(AKIN-1)血清Cr<1.5mg/dl與≥1.5mg/dl相比,前者病死率及病程進展率均顯著低于后者(P=0.03,P=0.025)。據(jù)此提示,在上述人群中常規(guī)標準比AKIN標準更為準確,認為保留AKIN分級,并引入血清Cr≥1.5mg/dl的Cut-off值有助于提高預后判斷的準確性。作者還提出有關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AKIN分級處理路線圖(圖1)。同時,西班牙Fagundes等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在具有并發(fā)癥的肝硬化患者中,177例(47%)符合AKI的診斷標準,其誘因依次為低鈉血癥、感染、肝腎綜合征(HRS)、腎病及其他,分別占62、54、32、8及21例。明確診斷時77%病例處于AKIN-1,其出現(xiàn)與3月存活率呈顯著相關,但AKIN-2及AKIN-3并非如此。如果按照血清Cr水平(1.5mg/dl),同時將AKIN-2及AKIN-3患者合并成C級,三組存活率依次為84%、68%及36%。其中,預后與腎損傷程度相關,伴有HRS或感染預后最為惡劣。作者據(jù)此提出,將AKIN標準與傳統(tǒng)腎衰竭標準相結合有助于更準確提供AKI的分級及預后風險判斷。
圖1 AKIN標準的
肝硬化腹水患者AKI的管理模式
然而,根據(jù)Canonic 研究(一項納入了1 343例患者的觀察性研究)結果,腎衰竭并非肝硬化的獨立并發(fā)癥,而是復雜綜合征如慢加急性
肝衰竭(ACLF)的一部分。該研究應用了特殊適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改良序貫器官衰竭估計(SOFA)評分方法對患者進行診斷和分級。結果顯示,未發(fā)生ACLF的患者,其28日病死率和90日病死率分別僅為1.9%和9.8%,而發(fā)生ACLF 的患者病死率分別為33%和51.2%,這表明基于機體最重要器官功能對患者進行的分層與其短期和中期病死率顯著相關。此外,多項研究的結果均表明,SOFA是目前預測
晚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病死率最精準的方法。
綜上所述,基于目前的相關研究,尚不能確定AKI分級是否可提高肝硬化腎衰竭傳統(tǒng)標準在預測患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的準確性。而以上兩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僅在腎小球濾過率(GRF)顯著降低和血清Cr>1.5mg/dl的患者,AKI-1才與患者病死率升高相關?;趩蝹€器官的功能(如腎臟、
肝臟和腦)對肝硬化患者進行危險分層,簡化了失代償性肝硬化病理生理學特征。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影響肝硬化腹水患者存活率的因素還包括:病因、年齡、肝衰竭類型(如ACLF與CLF有所不同)、其他如HE、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傊珹KIN標準與傳統(tǒng)標準相結合,更有助于提高疾病診斷的敏感性;而病死率及預后判斷應基于多器官功能、多因素危險分層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