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長,是那些無法用物質與錢財來衡量的東西,但卻實實在在的發(fā)生在你的生命里,讓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希望與信仰;所謂成功,不是那些得來的錢財與官職,而是你善待過多少人,用自己的好或者不好的經歷去鼓勵和改變了多少人。
辭職的這一個月的生活,完全有別于之前三年所有的日子。因為一些因素,我得以用一個從來沒有過的角色過了一個月,雖然精神緊張,身心疲憊,但卻覺得十分有趣。生活總是會隨時隨地有驚喜和改變,我也因此可以有機會用一種“第三方”的眼光去看看過去的得失,以及各種功過是非。
三年,23歲到25歲,從走出大學校門的那天到跌跌撞撞的今天,一直供職于同一家公司,感情是自不必說的。回頭翻閱23歲時候的日志,充滿了各種豪情壯志,仿佛自己會72變。25歲時候的自己,愈發(fā)內向,時常不說話,只喜歡去研究和做事,成功之前,很少講什么諾言,也絕不會賭氣的講“我就要做給你看!”總覺得,一件事,做到了,就是最好的證明,那么生硬干什么,沒人在乎你成功之前的話。
Sum說她的工資很低,畢業(yè)一年半也就5K,在上海,那個人海與金錢的城市里過活。我想到三年前我的工資也很低,低的離她還有很大差距,也經常絕望,懷疑這樣的日子是不是值得,經常會糾結在地鐵和公車哪個更加劃算上,為一個200塊錢的自行車猶豫了好幾個月。那個時候我讀到一句話,這句話救了我,讓我安安心心的過活了三年。這是李欣頻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說:
有很多人設立的目標是幾年之內升到主任,幾年之后要當上主管,然后是老板……這些都是可以隨時被取代的身份,只要別人比你強,關系比你好,或是公司重整解散,位子就會瞬間消失。
所以要建立自己的風格與專業(yè),把自己當做一項事業(yè),當成個人品牌在經營,創(chuàng)造自己名字的價值,幫自己建一個別人拿不走的身份,而不是社會價值下的職位。至于將來你是哪個公司的主管、哪家企業(yè)的老板其實都不重要,因為別人認的是你的專業(yè)、你的風格、你的名字。即使有一天你沒有工作了,別人仍然認可你的能力,到時候你想轉換到哪個跑道都不難,這就是拿不走的身份,因為專業(yè)能力永遠跟著你走,但頭銜不會是一輩子不變的。
這三年,我是用這句話來生活的。
北京這個金色的圈子里,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和看似表面的公平與不公平。每當看到很多學歷背景很差,但通過不斷跳槽讓薪水變成自己四五倍的人的時候;每當聽到很多女孩子因為家庭背景或者某個男人背景,從此捷足先登的如日中天的時候;或者看到很多年長的前輩炫耀名牌包包衣服餐館兒的時候,我讓自己很相信很相信這段話,用這句話不斷地說服自己,看起來很像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