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味苦,但由于其副作用小,效果好,而被人們所采用,但是,雖然說“良藥苦口”但是對于我們來說就已經(jīng)很難下咽了,換做是讓小孩子去喝下這一碗碗的苦中藥只怕更是難上加難。怎樣才能讓寶寶喝下這難以下咽的中藥呢?
中醫(yī)藥師提到:“濃煎”很重要
兒童服中藥要以“濃煎”為主。注意,“濃煎”不等于“久煎”,因?yàn)榫眉蹇赡軙?huì)造成部分中藥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兒感冒用的中藥多為解表類藥,藥味芳香易揮發(fā),久煎易失去解表療效。
濃煎方法為:將中藥浸泡30分鐘,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為文火,持續(xù)15分鐘即可。然后將藥汁倒出并根據(jù)兒童的年齡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
注意藥量只要喝夠量就行了,多喝對病情也沒多大幫助。一般來講,1歲以下的寶寶,每天服用的中藥最好不要超過20毫升,并且服用時(shí)不計(jì)次數(shù),以頻服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勻地把藥喝完即可;1~3歲的寶寶可煎至約40毫升,分3次服用;3~6歲的“小家伙兒”們相對就聽話一點(diǎn)了,可將中藥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歲以后家長就省心多了,分兩次服用即可。
加糖分熱證、寒證
中藥加糖也是有竅門的,有小便黃、面赤、身熱、便秘等癥狀的患兒多為熱證,藥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紅糖味甘易生濕,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膩的濕熱患兒更不能加?;加泻C疾病的患兒藥物中可加適量紅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生姜可止吐如果劑量不大、加糖等方法還不能讓寶寶喝下中藥的話,生姜可來幫忙。媽媽們可在寶寶喝藥前5分鐘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兒舌面,因?yàn)樯哂兄箛I的作用。另外,喂藥應(yīng)在兩餐之間,這樣即有利于藥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藥。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一點(diǎn),家長千萬不要因?yàn)閷殞毦芙^吃藥就捏著鼻子灌,這樣很容易嗆到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