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中,有“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理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蠕;冬天洗腳,丹田濕灼”的記載!
泡腳大有學問
足部作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其實就是一個“陰晴表”,可以極為準確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足療是最近幾年隨著人們保健與健康意識增強而出現(xiàn)的“新詞”,是運用中醫(yī)原理,集保健、治療和檢查為一體的無創(chuàng)傷自然療法。足療包括兩部分:足部按摩和足浴。
中國足療源遠流長,神醫(yī)扁鵲根據(jù)人們的生活習慣,發(fā)現(xiàn)了用中草藥熱水泡腳的祛病方法,據(jù)說這是中藥足療的前身。中醫(yī)認為,每晚用溫水泡腳,可以給勞累一天的各個臟器送去最實在的關(guān)懷。泡腳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經(jīng)絡暢通,身體內(nèi)的寒涼及時排出,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泡腳的好處很多,但也需注意泡腳的學問。
泡腳時間
一般人們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這樣一是方便,二是利于睡眠。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特別是老人,可以在下午的4?5點左右,也就是膀胱經(jīng)和腎經(jīng)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這時補腎的效果最好。
每次泡腳一般以泡到全身發(fā)熱,有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腳后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最好是一邊泡腳,一邊喝溫水或生姜紅糖水,讓身體內(nèi)部多產(chǎn)熱,通過出汗讓寒濕及時排出體外。孩子泡腳多數(shù)是在冬季或受涼感冒時,感冒時要泡出汗為止。
泡腳的四大好處
它不止是袪寒!泡腳的養(yǎng)生功效令人震驚!
1、有助于血液循環(huán)
熱水泡腳能擴張腿腳的末梢血管,增加足部的皮膚血流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可改善手腳冰涼癥狀。尤其對于冬天手腳冰涼的女性,熱水泡泡腳很有好處。
2、有助于放松身心
腳底有很多穴位、反射區(qū)、經(jīng)絡。如果經(jīng)常泡腳、做腳部按摩,可以放松身心,對身體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3、有助于治療失眠
泡腳時,在盆里加入鵝卵石,一邊泡腳,一邊磨腳,能夠促進人體脈絡貫通、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提高睡眠質(zhì)量,但不能治療失眠。
對于健康人來說,較低溫度、短時間足浴可提高睡眠質(zhì)量,但老人或者睡眠質(zhì)量本身差的人可能并不是很見效。
4、有助于緩解頭痛
熱水泡腳時,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因此,感冒頭痛時,可把雙腳浸入到40℃的熱水中,約15-20分鐘。
趕走寒冷和疾病的中藥泡腳7個秘方
01、生姜
生姜泡腳:用于腳涼怕冷。
生姜一塊,紅花1克,鹽適量。用刀拍扁生姜或切片,紅花用紗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燒開,再加一勺鹽泡腳。
02、紅花
紅花泡腳:紅花1克,少許鹽。把紅花放入水里燒開,加一勺鹽,先熏腳后泡腳??苫钛?,治腰酸痛。
03、艾葉
艾葉泡腳:干艾葉50—100克。先用水將艾葉煮開,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后再泡腳;或用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再加熱泡腳。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guān)節(jié)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jīng)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麻或瘀血;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04、當歸
當歸桂圓泡腳:當歸40克,桂圓肉25克。將當歸,桂圓加清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25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30分鐘,可美容養(yǎng)顏,靚膚。
05、黨參
黨參黃芪白術(shù)泡腳:黨參15克、黃芪20克、白術(shù)15克。把三味藥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內(nèi)泡腳30分鐘,每日一次,可補氣虛。
06、冬瓜皮
冬瓜皮泡腳:冬瓜皮200g,茯苓100g,木瓜100g。水煮去渣后,混入足浴盆內(nèi)浸泡雙足每次30-40分鐘,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為一療程,可減肥。
07、蒼耳子
辛夷花蒼耳子泡腳:辛夷花20克、蒼耳子20克、白芷15克、桔梗10克、升麻10克、五爪龍60克、薄荷10克、細辛10克。把幾味藥加入水中煮開,泡腳,可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jīng)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