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竅陰穴:頭痛、眩暈、耳鳴
〖取穴方法〗該穴位于人體的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沖穴與完骨穴的弧形連線的中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一交點處。
〖解剖〗有耳后動、靜脈之支;布有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會合支。
〖主治疾病〗頭痛,眩暈,頸項強痛,胸脅痛,口苦,耳鳴,耳聾,耳痛。
〖人體穴位配伍〗
配強間穴治頭痛;
配只支溝穴、太沖穴、風池穴治肝膽火盛之偏頭痛或巔頂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陽、少陽之會。
〖別名〗竅陰穴,枕骨穴。
〖穴義〗膽經氣血在此化為天之下部的滯重水濕云氣。
〖名解〗
1)頭竅陰。頭,指穴處的部位在頭部。竅,孔穴、空竅之意。陰,指穴內物質為陰濕水氣。
該穴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化為天之下部的滯重水濕云氣。本穴物質為浮白穴下傳的水濕云氣,在下行本穴的過程中,水濕云氣不斷散熱吸濕,至本穴后則化為天之下部的滯重水濕云氣,天之上部如同空竅一般,故名。
2)枕骨穴。枕,睡眠時頭部的最低點也,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骨,腎主之水也,此指穴內氣血為潤下特性的寒濕水氣。枕骨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枕骨部位化為了天之下部寒冷特性的水濕云氣。理同頭竅陰名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氣。
〖運行規(guī)律〗冷降并循膽經下傳完骨穴。
〖功能作用〗降濁去寒。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灸之或點刺出血,熱則補之或水針。
主要用于腦部、周邊等血液循環(huán)障礙。 1、急慢性腦機能不全及其后遺癥:腦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癡呆。 2、耳部血流及神經障礙:耳鳴、眩暈、聽力減退、耳迷路綜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經障礙: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及神經障礙、老年黃斑變性、視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圍循環(huán)障礙:各種動脈閉塞癥、間歇性跛行癥、手腳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價: ¥36適用于伴有或不伴有先兆癥狀的偏頭痛的急性治療。
健客價: ¥20養(yǎng)血平肝,活血通絡。用于血虛肝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眼花,心煩易怒,失眠多夢。
健客價: ¥33用于神經衰弱、頭痛、偏頭痛等癥。
健客價: ¥14用于成人有或無先兆的偏頭痛發(fā)作的急性治療。不適用于預防偏頭痛,不適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頭痛患者。
健客價: ¥105健脾利濕,滋腎平肝。用于痰濕中阻、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昏頭暈。
健客價: ¥23清熱解毒,醒腦安神,豁痰開竅,鎮(zhèn)驚熄風。用于高熱神昏,煩躁譫語,抽搐驚厥,中風竅閉,頭痛眩暈;高血壓、腦中風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30丹同靜用于成人有先或無先兆偏頭痛的急性發(fā)作。
健客價: ¥48養(yǎng)血平肝,活血通絡。用于血虛肝旺所致頭痛,眩暈眼花,心煩易怒,失眠多夢。
健客價: ¥22清熱通便,散風止痛。用于頭暈目眩,暴發(fā)火眼,牙齒疼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耳痛耳鳴,大便秘結,小便短赤。
健客價: ¥4用于神經衰弱、頭痛、偏頭痛等癥。
健客價: ¥5益氣升陽,聰耳明目。用于耳聾耳鳴,視物昏花。
健客價: ¥60適用于成人伴或不伴先兆癥狀的偏頭痛的急性治療。
健客價: ¥63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用于肺胃蘊熱引起:頭目眩暈,口鼻生瘡,風火牙痛,暴發(fā)火眼,咽喉疼痛,耳鳴腫痛,大便秘結,皮膚刺癢。
健客價: ¥25典型(有先兆)或非典型(無先兆)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由前庭功能紊亂引起的眩暈的對癥治療。
健客價: ¥281、腦供血不足,椎動脈缺血,腦血栓形成后等。2、耳鳴,腦暈。3、偏頭痛預防。4、癲癇輔佐治療。
健客價: ¥5.5用于成人及6-17歲兒童有或無先天的偏頭痛發(fā)作的急性治療。不適用于預防偏頭痛,不適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頭痛患者。
健客價: ¥65適用于成人伴或不伴先兆癥狀的偏頭痛的急性治療。
健客價: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