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門:
天門位于印堂至前發(fā)際成一直線;
兩拇指交替自印堂向上直推至前發(fā)際線30-50次;
具有發(fā)汗解表、開竅醒神的功效。
推坎宮:
坎宮位于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線;
用兩拇指橈側自眉心向眉梢分推24次;
主要作用是疏通經絡,醒腦明目,止頭痛。
運太陽:
太陽位于眼角和眉角連線交點向后一指寬的凹陷處;
用食指中指并攏推運該穴24次;
可以治療小兒驚風、目赤頭痛。
揉耳后高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發(fā)際高骨下凹陷中;
用拇指或中指揉50-60次;
主治傷風感冒,頭痛頭暈。
平肝清肺:
肝穴位于食指指紋面,肺穴位于無名指指紋面,平肝清肺就是清肝經、清肺經,兩穴同推;
用手的拇指或中指由孩子無名指和食指指根向指尖同時直推300次;
肝主升發(fā)肺主肅降,肝升肺降則氣機調暢,此處取宣肺清熱、平肝瀉火之用。
掐揉二扇門:
二扇門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頭兩旁;
用兩手拇指或一手拇指和食指掐揉30-50次;
用于治療熱病汗不出,可以散風清熱。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
從腕橫紋推到肘橫紋,食指中指并攏直推300-500次;
可以治療諸熱驚風,心經熱盛,口渴咽干等熱癥。
下推天柱骨:
天柱骨位于頸后發(fā)際線正中上一寸到大椎成一直線;
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30-50次;
具有疏風解表,清熱發(fā)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