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歷來被視為百草之王,《本草綱目拾遺》盛贊“人參補氣第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把各種參類做成藥膳補養(yǎng)身體,但市場上的參種類繁多,人參、紅參、黨參、沙參、西洋參、東洋參、太子參……它們是如何分類?功效有什么區(qū)別?又都分別適合哪些人服用呢?
參類藥材主要根據(jù)產(chǎn)地、加工方式和品種的不同分為長白山人參、高麗參、西洋參、紅參、黨參、沙參等。
人參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心經(jīng),有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
【主治】神疲乏力,食少納差,咳喘氣短,動則汗出,心悸失眠,頭暈健忘,陽痿早泄,尿頻尿急,陰虛內(nèi)熱,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大便滑泄,甚則脈微肢冷,體虛欲脫等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現(xiàn)代應(yīng)用】心源性休克,心肌缺血,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慢性胃炎,急性傳染性肝炎,糖尿病,高脂血癥,無力-抑郁型精神病,神經(jīng)衰弱,夜盲癥,急慢性高原病,疲勞綜合征,貧血等。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參含多種皂苷和多糖類,不僅能內(nèi)服補氣強心抗疲勞,還能外用擴張皮膚毛細(xì)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皮膚營養(yǎng),調(diào)節(jié)水油平衡,起到美膚駐顏之功。
【內(nèi)服方法】
1.研末吞服,1次2克,早晚飯后各1次。
2.蒸服,將3-6克人參切片,同適量水密閉于碗里隔水蒸,1-2小時即可。
3.含服,將切成薄片的人參放入口中含服。
【外用方法】
將10克人參直接浸入200毫升50%甘油,10日后甘油涂抹面部肌膚。
西洋參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生津的效果,適用于氣陰兩虛有熱之人。
【主治】神疲乏力,口燥咽干,面色潮紅,心煩內(nèi)熱,肺虛久咳,目澀無淚,手足心熱,大便干燥等。
【服用方法】
1.含服,將西洋參薄片蒸軟后放入口中含服。
2.用5克西洋參與排骨燉湯食用。
清代名醫(yī)張錫純說:“西洋參能補助氣分。因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熟用)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西洋參的補氣不及人參,如低血壓或休克治療,仍以人參為佳。而高血壓、眩暈、咽痛口干者,則用西洋參為宜。
生曬參
生曬參為自然曬干或人工烘干的人參。其加工方式使得有效成分及揮發(fā)油類含量損失較少,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的功效,且作用較為溫和。
【主治】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上腹痞滿,嘔吐泄瀉,津傷口渴,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等。
【現(xiàn)代應(yīng)用】糖尿病,癌癥,肝炎,腎炎等慢性疾病。
【服用方法】同人參。
紅參
紅參為蒸熟后曬干或烘干呈深紅色的人參。性偏溫,補氣溫陽的作用明顯,是陽氣虛弱者的首選補品。具有溫補陽氣,補血生津,養(yǎng)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咳喘氣短,五更泄瀉,失眠多夢,婦女崩漏,夜尿頻多,陽痿早泄等。
【現(xiàn)代應(yīng)用】免疫力低下,疲勞綜合征,性功能障礙,貧血,糖尿病等。
【服用方法】
1.研末,晨起口服,一次2-3克。
2.枸杞紅參酒:枸杞子80克,熟地黃60克,紅參15克,首烏50克,茯苓20克,白酒1000毫升。將前5味共研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搖1次,浸泡14天后,即可取用。酒盡添酒,味薄即止。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而黨參、太子參、沙參等很多名稱帶參的藥材其實并不是人參。
黨參
黨參為桔??浦参稂h參的根,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生津止渴、健脾益肺的功效,尤擅補肺氣、治肺虛。
【主治】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心悸氣短,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軟,體虛易感等。
【現(xiàn)代應(yīng)用】記憶力減退,心肌缺血,胃潰瘍,疲勞綜合征等。
黨參功效與人參相似,但藥力薄弱。治一般虛證,可代替人參使用;虛脫重證,則仍用人參為宜。
太子參
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根,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
太子參補氣、養(yǎng)陰之力均不及西洋參,乃清補之劑,主要做于病后恢復(fù)期的清補品。
沙參
沙參又分南北沙參,北沙參屬傘形科,味甘微寒,能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南沙參性味、功用與北沙參相似,但效力較北沙參弱。此外,略有祛痰、補氣作用,用于肺燥咳嗽及溫?zé)岵『髿庖翰蛔爿^為適宜。
補肝腎、益氣血。用于肝腎不足,氣血虧損,體質(zhì)虛弱、遺尿遺精,陽痿早泄。
健客價: ¥398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健客價: ¥10.5本品不能替代藥物。
健客價: ¥998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食少體倦,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tǒng)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健客價: ¥7益氣,養(yǎng)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
健客價: ¥20益氣養(yǎng)血,祛風(fēng)化痰,活血通絡(luò)。用于氣虛血瘀、風(fēng)痰阻絡(luò)所致的中風(fēng),癥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健客價: ¥66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黃,月經(jīng)量少,色淡。
健客價: ¥19.5益氣養(yǎng)血,祛風(fēng)化痰,活血通絡(luò)。用于氣虛血瘀、風(fēng)痰阻絡(luò)所致的中風(fēng),癥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健客價: ¥22.4滋腎生精,益氣,補血。用于腎精不足,氣血兩虧,目暗耳聾,腰腿酸軟。
健客價: ¥110益氣補肺,止嗽定喘。用于肺氣虛弱,津液虧損引起的虛勞久嗽,氣短喘促等癥。
健客價: ¥27免疫調(diào)節(jié)、延緩衰老。
健客價: ¥19扶正固本,補氣升陽,強心固脫,補虛生津。用于體虛欲脫,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多夢健忘。
健客價: ¥30益氣斂陰,安神。用于病后體虛,失眠。
健客價: ¥12溫補氣血。用于心脾不足,氣血兩虧,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虛弱。
健客價: ¥18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健客價: ¥8益氣解表,散寒祛濕。用于氣虛外感風(fēng)寒濕邪所致惡寒,發(fā)熱,無汗,口不渴,頭痛,肢體酸痛沉重,乏力,咳嗽,鼻塞流清涕。
健客價: ¥11.2補氣養(yǎng)血,暖胃散寒。用于氣血兩虧,神疲乏力,胃寒作痛,食欲不振。
健客價: ¥198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乏力,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tǒng)血所致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健客價: ¥34免疫調(diào)節(jié)。
健客價: ¥30溫補氣血。用于心脾不足,氣血兩虧,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虛弱。
健客價: ¥9.5補氣健脾、開胃消食。用于脾虛濕困所致的食少便溏,或吐或泄,脘腹?jié)q滿,四肢乏力,面色萎黃。
健客價: ¥46滋陰益氣,固本培元。用于陰虛氣弱,虛勞,咳嗽,心悸氣短,骨蒸潮熱,腰酸耳鳴,盜汗,大便干燥。
健客價: ¥82滋補強壯,益氣健脾。用于病后體虛,疲乏無力,食欲減退,神經(jīng)衰弱。
健客價: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