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稱:薺菜
采收加工:3~5月采收,洗凈,曬干
藥用部位:全草
產(chǎn)地:全國
科:十字花科薺菜屬
原植物:薺菜
植物情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高20-50cm。莖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單毛。
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具長葉柄,達5-40mm;葉片大頭羽狀分裂,長可達12cm,寬可達2.5cm,頂生裂片較大,卵形至長卵形,長5-30mm,側(cè)生者寬2-20mm,裂片3-8對,較小,狹長,呈圓形至卵形,先端漸尖,淺裂或具有不規(guī)則粗鋸齒;莖生葉狹被外形,長1-2cm,寬2-15mm,基部箭形抱莖,邊緣有缺刻或鋸齒,兩面有細毛或無毛。
花多數(shù),頂生成腋生成總狀花序;萼4片,綠色,開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邊緣;花瓣倒卵形,有爪,4片,白色,十字形開放,徑約2.5毫米;雄蕊6,4強,基部有綠色腺體;雌蕊1,子房三角狀卵形,花柱極短。短角果呈倒三角形,無毛,扁平,先端微凹,長6~8毫米,寬5~6毫米,具殘存的花柱。
短均果倒卵狀三角形或倒心狀三角形,長5-8mm,寬4-7mm,扁平,無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網(wǎng)脈,花柱長約0.5mm。種子2行,呈橢圓形,淺褐色?;ā⒐?-6月。
薺菜藥材性狀:主根圓柱形或圓錐形,有的有分枝,長4-10cm;表面類白色或淡褐色,有許多須狀側(cè)根。莖纖細,黃綠色,易折斷。根出葉羽狀分裂,多卷縮,展平后呈披針形,頂端裂片較大,邊緣有粗齒;表面灰綠色或枯黃色,有的棕褐色,紙質(zhì),易碎;莖生葉長圓形或線狀被外形,基部耳狀抱莖。果實倒三角形,扁平,頂端微凹,具殘存短花往。種子細小倒卵圓形,著生在假隔膜上,成2行排列。搓之有清香氣,味淡。
以干燥、莖近綠色、無雜草者為佳。
薺菜藥性:
"【性味】甘;淡;涼
【歸經(jīng)】肝;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肝止血;平肝明目;清熱利濕。主葉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目赤疼痛;眼底出血;高血壓??;赤白痢疾;腎炎水腫;乳糜尿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60-12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汁點眼。【各家論述】1.《別錄》:主利肝氣,和中。
2.《藥性論》:燒灰(服),能治赤白痢。
3.《千金·食治》:殺諸毒。根,主目澀痛。
4.崔禹錫《食經(jīng)》:補心脾。
5.《日用本草》:涼肝明目。
6.《綱目》:明目,益胃。
7.《現(xiàn)代實用中藥》:止血。治肺出血,子宮出血,流產(chǎn)出血,月經(jīng)過多,頭痛、目痛或視網(wǎng)膜出血。
8.《陸川本草》:消腫解毒,治瘡癤,赤眼。
9.《南寧市藥物志》:治乳糜尿。
10.《廣西中藥志》:健胃消食,化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