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斷身體瘀堵的程度?
我們身體有一個“窗口”可以幫助我們直觀的判斷身體的淤堵狀況,這就是“舌下靜脈血管”,中醫(yī)稱為“舌下絡脈”。
中醫(yī)認為:舌為心之苗。由于舌通過經絡可直接或間接地聯(lián)系許多臟腑,故臟腑的精氣可上榮于舌,臟腑之虛實,氣血之盛衰,津液之存亡,邪氣之深淺均可通過舌下的變化反映出來。《通俗傷寒論》:“舌色見紫,總屬肝臟絡淤”。
舌下絡脈異常及其臨床意義
舌下絡脈短而細,周圍小絡脈不明顯.舌色偏淡者,多屬氣血不足,脈絡不充。
舌下絡脈粗脹,或呈青紫、絳、絳紫、紫黑色.或舌下細小絡脈呈暗紅色或紫色網絡,或舌下絡脈曲張如紫色珠子狀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等改變,皆為血瘀的征象。其形成原因可有氣滯、寒凝、熱郁、痰濕、氣虛、陽虛等
舌下絡脈的變化,有時會早于舌色變化,因此,舌下絡脈是分析氣血運行情況的重要依據(jù)。
舌下絡脈的病理變化
主要表現(xiàn)于色澤和形態(tài)兩方面。舌脈色青紫,其形粗長或怒張,提示氣滯血瘀,或痰瘀互結;其色淡紫,脈形粗大或怒張,提示寒邪凝滯或氣虛血瘀;其色紫紅,脈形怒張,提示熱壅血滯,其色淡紅或淺藍色,脈形細小,提示正氣虛弱。所以舌下絡脈的變化,主要提示瘀血病變的存在,根據(jù)其色青紫、淡紫、紫紅,分別確認瘀血屬氣滯、寒凝、氣虛,還是熱壅。
舌下絡脈異常程度
將“瘀絡”,舌下絡脈異常程度分為0度、Ⅰ度、Ⅱ度、Ⅲ度四個級別。
0度,即舌下兩條靜脈隱現(xiàn),主干直徑在2.6毫米以下,長度不超過舌系帶止點,整條舌下靜脈無扭曲、怒張;
Ⅰ度者(++)即主干飽滿,直徑不超過2.6毫米,長度不超過舌系帶止點與舌尖1/2,輕度彎曲;
Ⅱ度者(+++)即主干飽滿,直徑增粗超過2.6毫米,長度超過舌系帶止點與舌尖3/5,輕度彎曲;Ⅱ度者(+++)證明身體內氣血不通。
Ⅲ度者(++++)即主干飽滿,曲張明顯,直徑增粗超過2.6毫米,長度超過舌系帶止點與舌尖3/5或將及舌尖,外帶有粗枝狀分支或魚子醬刺狀。Ⅲ度者(++++)表示體內有早期腫瘤。
如何調節(jié)可以服用香苓飲
病者看中醫(yī),醫(yī)生大都只看舌面,極少要求把舌頭卷起來看的。
其實,看舌下靜脈也可知人體的循環(huán)情況,若頭部血管不通暢,或主血的臟腑器官的淤滯,都會引起舌下的靜脈怒張。
舌下靜脈曲張,中醫(yī)認為是由于寒邪侵襲,氣郁氣滯,導致血運不暢,最后導致血瘀。舌下絡脈的兩條血管代表了左右兩側的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