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特色 > 推拿按摩 > 手掌腳膝穴位可以治百病,90%的人不知道!

手掌腳膝穴位可以治百病,90%的人不知道!

2018-02-27 來源:中醫(yī)理療康復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手為上肢末端,為手三陰、三陽經絡氣血交會聯(lián)絡的部位。手部經脈與全身經脈密切相連。因此手掌穴位按摩療法,針刺手部特定穴位,具有疏通經脈,調節(jié)臟腑功能,從而能對全身各部的病痛進行治療。

當你身體稍有不適,可以通過手掌穴位進行調整達到治病強身目的,可以用按摩,也可以用手針療法。這是以經絡理論為基礎,在手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按摩或針刺,以治療疾病的療法。它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協(xié)調陰陽之功效。對于各種疼痛性疾病,急性扭傷等有較好的療效。

有關上肢與全身的聯(lián)系,早在《內經》中就有記載,如《靈樞·動輸》說:“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

手為上肢末端,為手三陰、三陽經絡氣血交會聯(lián)絡的部位。手部經脈與全身經脈密切相連。因此手掌穴位按摩療法,針刺手部特定穴位,具有疏通經脈,調節(jié)臟腑功能,從而能對全身各部的病痛進行治療。

手掌側穴位

1.胃腸點:位于勞宮穴與大陵穴連線中點處,主治慢性胃炎、潰瘍病、消化不良、膽道蛔蟲病。

2.瘧疾點:位于第一掌骨與腕關節(jié)結合處,大魚際橈側緣,主治瘧疾發(fā)熱。

3.哮喘、咳嗽點:手掌食指掌指關節(jié)尺側,主治支氣管炎、哮喘、神經性頭痛。

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關節(jié)間,主治哮喘。

5.扁桃體點(魚際點):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側中點,主治扁桃體炎、喉炎。

6.夜尿點: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關節(jié)橫紋中點處,主治夜尿、尿頻。

7.足跟痛點:位于胃腸點與大陵穴連線中點處,主治足跟痛。

8.定驚點:位于手掌大、小魚際交接處。主治高熱、驚厥。

9.急救點: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緣二分許,主治昏迷、中暑。

10.肺點:位于掌面,無名指第二、三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

11.大腸點: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胸腔、盆腔疾患。

12.脾點:位于掌面拇指之關節(jié)橫紋中點,主治脾胃不和、腹瀉、腹痛。

13.心點: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節(jié)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心血管病。

14.小腸點: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節(jié)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小腸病。

15.腎點:同夜尿點,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關節(jié)橫紋中點處,主治夜尿、尿頻。

16.命門點: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節(jié)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腰痛、遺精、陽痿。

17.三焦點: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節(jié)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胸腹、盆腔疾患。

18.肝點:位于掌面,無名指第一、二節(jié)指骨間。主治肝膽痛。

手背側穴位

1.前頭點:食指第一指關節(jié)橈側赤白肉際。主治前頭痛、胃腸痛、闌尾炎、吐瀉、膝關節(jié)炎、踝及趾關節(jié)扭傷等。

2.頭頂點:中指第一指關節(jié)橈側赤白肉際。主治頭頂痛、神經性頭痛、痛經。

3.偏頭點:無名指第一指關節(jié)尺側赤白肉際處。主治偏頭痛、胸脅痛、肋間神經痛、肝膽痛。

4.后頭點:小指第一指關節(jié)尺側赤白肉際處。主治后頭痛、扁桃腺炎、頰痛、臂痛、呃逆。

5.頸項點:第二掌指關節(jié)尺側緣。主治落枕、頸項扭傷。

6.咽喉點:手背第三掌指關節(jié)的尺側緣。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牙痛、三叉神經痛。

7.眼點:拇指指關節(jié)的尺側赤白肉際處。主治多種眼病,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青光眼等。

8.肩點:食指掌指關節(jié)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肩部疾患,如肩部扭傷、肩周炎等。

9.胸點:拇指指關節(jié)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胸痛、吐瀉、癲癇。

10.脊柱點:小指掌指關節(jié)尺側赤白肉際處。主治韌帶扭傷、腰痛、椎間盤突出、骶尾痛、耳鳴、鼻塞。

11.坐骨點:位于第四、五掌指關節(jié)間,靠近第四掌指關節(jié)處。主治坐骨神經痛、髖關節(jié)及臀部疼痛。

12.會陰點:小指第一指關節(jié)橈側赤白肉際。主治會陰部痛、痛經等。

13.腰腿點:手背腕橫紋前一寸五分,第二伸指肌腱橈側,第四伸指肌腱尺側處,主治腰腿痛、腰扭傷。

14.踝點:拇指掌指關節(jié)橈側赤白肉際。主治踝關節(jié)扭傷。

15.升壓點:手背腕橫紋中點。主治各種原因的血壓下降。

16.呃逆點:手背中指第二指關節(jié)橫紋中點。主治呃逆。

17.腹瀉點:手背第三、四掌指關節(jié)間,上一寸。主治腹瀉。

18.退熱點:手背中指橈側指蹼處。主治發(fā)熱、目疾、腹瀉。

19.止癢點:腕橫紋尺側緣前一寸,赤白肉際處。主治皮膚癢痛。

操作方法

(1)按摩手法參照前章《教你如何做足療》中的按摩八法進行。

(2)手取自然彎曲位,用28--30號的1--1.5寸毫針,取穴后,緊靠骨膜外面垂直于掌面直刺(除腰痛點外),以不刺入骨膜為準,深三至五分。每天或隔天1次,5--10次為一療程。

一般用捻轉、提插的強刺激手法,針刺時越痛越有效,留針3--5分鐘。左病取右側穴,右病取左側穴,兩側病變,分別取雙手。針刺時盡量讓患者活動或按摩患部,例如腰痛,作前后左右彎腰活動。

(3)治療疼痛性疾患,痛止后仍應堅持運針1--3分鐘,必要可延長留針時間或皮下留針。針刺腰痛點時,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30°,針身向掌面?zhèn)龋瑥纳熘讣‰炫c掌面之間刺入。亦可作內、外透刺。

選穴方法

(1)各種疾病,選用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1--3對。

(2)主治性能相同的穴位可配合使用。如扁桃體炎,可以同時選取后頭頂、咽喉點和扁桃體點。

(3)也可將主治作用和對癥治療的穴位配合應用。如發(fā)熱兼有頭痛,可取退熱點和頭痛點相同。

適應癥

各種扭挫傷、落枕、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髖關節(jié)及臀部疼痛、腰腿痛、頭痛、胃腸痛、臂痛、痛經、腸癰、椎間盤脫出、癲癇、胸脅痛、膽絞痛、眼病、扁桃體炎、咽喉炎、牙痛、頰痛、會陰疼痛、呃逆、腹瀉、各種原因所致的血壓下降、發(fā)熱、皮膚瘙癢、瘧疾、哮喘、夜尿多、尿頻、足跟痛、高熱、驚厥、昏迷、中暑、心血管病、腰痛、遺精、陽痿、急慢驚風、小腸疾患、支氣管炎、咳嗽、耳鳴、鼻塞等。

注意事項

1.按摩或扎針手法重,刺激強,應注意到年老體弱、嚴重心臟病及高血壓患者,要慎用,以防止意外。

2.針刺易入肌腱和掌骨之間,不可傷及骨膜。

3.手部血管豐富,按摩手法應輕柔緩和,扎針要避免刺傷手掌中的動脈網,導致手掌部血腫。

4.扎針要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5.此療法對于各種疾病所致的疼痛,具有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如急性扭傷性疼痛、頭痛、胃痛、腹痛、痛經等。

手掌點穴按摩法

手掌點穴按摩法,是對手掌上的相關穴位進行點壓或按摩,從而達到治病健身目的的一種療法。

這種療法,是運用中華民族的易醫(yī)原理,根據(jù)手掌中八卦穴位來取穴點按,通過對相關穴位的外部刺激以達到疏通經絡、調節(jié)氣血、平衡陰陽,大道至簡,安全有效,與象數(shù)療法同道同理.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在臨床實踐中,與象數(shù)療法可以相結合,也可以獨立運用,是自然療法長青樹上的一枝富有生命力的花朵。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