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中醫(yī)藥正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當您把一包包中草藥拿回家以后,到底該怎樣正確地煎煮和服用呢?下面我們來談?wù)劇?/p>
01、熬藥的器皿
首先,我們要選擇好煎藥的工具?,F(xiàn)在有些朋友對此不大在意,用平時煮飯的鋁鍋來熬中藥,這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中藥不能用金屬器皿來煮,因為金屬器皿中所含的各種金屬成份會與某些中藥的成份產(chǎn)生化學反應(yīng),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屬被析出后會被人體吸收,從而影響人體的健康。大家請記住,也不能用搪瓷盆來熬中藥,因為搪瓷盆也會在熬藥的過程中析出化學物質(zhì),所以最好是選用砂鍋或者藥壺來煮中藥,一般中藥店都有賣藥壺的,十多元錢一個,也不貴,日雜商店也會有賣的。但是,有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藥壺在開始煮的時候會漏水,這是為什么呢?原來,用泥渣燒制的藥壺會有一些縫隙,傳統(tǒng)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藥壺熬些玉米面,熬好以后,藥壺的縫隙就會被堵住了。如果您用砂鍋煮藥,那么記住,一開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則砂鍋會出現(xiàn)裂鍋現(xiàn)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鍋整個都熱了,再適當加大點火力。
02、熬藥的順序
在熬藥之前,您需要先把藥物在水中泡半個小時左右,這樣熬出的有效成份更多,否則藥熬好后,您再檢查,好多藥(比如茯苓)的里面還是干的呢,當然也就浪費了。
熬藥的時候,您一定要先注意看看有沒有醫(yī)生囑咐的先煎的,在中藥里,有些藥物,如:生龍骨、生牡蠣、龜板、鱉甲、磁石、生石膏等藥物有效成份難以煎出,所以是要先煎的,一般藥店會給單包,您需要把它們在藥壺里先煮半個小時以上,然后再下其它的藥物。
中藥里面比較特殊的藥物,比如附子,這個藥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的有毒成分是烏頭堿,這個毒性成分在熬到一個小時左右的時候,就被破壞了,所以大家要記住,附子一定要先熬半個小時左右,然后下入其他的藥物,再熬半個小時,這樣熬滿一個小時就可以了。如果藥量大的時候,一定要熬到以附子用嘴嘗,不再感到麻為好。
另外還有比如灶心土等藥物,因為要取的就是它的厚重淳香之氣來和中祛穢,所以中醫(yī)傳統(tǒng)的方法是先用它熬水,然后把藥渣濾出,用它熬出的水來再煎煮其它藥物。
有些藥物則是需要后下的,比如藿香、佩蘭、白寇仁、砂仁等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它們的揮發(fā)物質(zhì)很容易散掉,所以需要藥快要熬好的時候,再把它們下到藥里面,稍微煎煮約四、五分鐘就可以了。
有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病情來考慮煎煮的方法,比如有的感冒患者是外寒里熱,那么我的經(jīng)驗是將清里熱的藥物如黃芩、連翹、雙花、生石膏等藥物先煎,等快煎好的時候,再把解外寒的藥物如蘇葉、蔥白等放到藥中,然后立刻閉火,再悶五分鐘,就可以了,這樣療效就明顯比把藥物放在一起煎要好許多。
有些藥物如旋復花、滑石等,因為它們的藥渣會刺激消化道,所以需要用布包好再放入藥壺煎。
過去還有些傳統(tǒng)煎法,比如清暑利濕的六一散,用鮮荷葉包扎好后放入藥中煎,這樣療效更好,但是現(xiàn)在很少有人這樣做了。
過去還有用鮮蘆根熬水,然后再用這個水來煮清熱解毒的藥,這樣清透之力更強,但是現(xiàn)在由于鮮藥的保存是個問題,所以也幾乎沒人這么熬藥了,最近聽說,有的藥店開始賣真空包裝的鮮蘆根了,這是個好的苗頭。
03、熬藥的火候與時間
煮藥的時候,要遵循大火開鍋,小火煎藥的原則,不能一直用大火熬,否則會很快熬干。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熬藥的時間長短和病位是有關(guān)系的,如果病位在下焦,那么就需要多熬一些時間,使藥味厚重下沉,如果病位在上焦,則需要少熬些時間,尤其是當外邪在肺經(jīng),需要宣解的時候,熬藥一般是剛開鍋,“香氣大出”就可以了,這時取藥物的輕清之氣,直抵肺經(jīng),祛邪外出。
如果是一般的中藥,多是先熬二十分鐘,濾出一碗藥汁,然后添水,再熬十五分鐘,再濾出一碗藥汁,再添水,再熬十五分鐘,再濾出一碗藥汁,然后三碗藥汁混合,再加熱一下,就可以喝了,這樣熬的藥,既有熬二十分鐘就可以熬出的成分,也有熬幾十分鐘才可以熬出的成分,所以比較全面。
04、服藥的時間與方法
藥熬好以后,喝藥也是很有學問的,在臨床中,醫(yī)生會碰到很多患者咨詢中藥到底該什么時間喝,實際上,這完全要看患者的病情而定。
有極個別的患者對某類藥物過敏,我們翻閱醫(yī)學論文,就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有過敏的報道,這雖然是非常少的情況,如同西藥的麻醉劑,一定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人過敏的,這個是藥物的特點,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注意,所以,我建議每個人在喝藥的時候,第一副藥,一定要試探著喝,比如本來應(yīng)該喝一碗,第一次喝三分之一碗,然后觀察一下是否過敏,如果沒有問題,再喝剩下的三分之二,如果再沒有問題,再按照正常的計量喝,這是每個喝藥的人都要注意的。
我通常每個患者都作此提示,尤其是在藥物里面有昆蟲類藥物的時候,因為有很多人對異體蛋白過敏,所以尤其要做出特別提示。
一般情況下,喝中藥講究的是早飯前,晚飯后,但是這只是一般原則。中醫(yī)認為,如果服用的是補益類的中藥,尤其是入腎經(jīng)的中藥,那么最好是在飯前服用,這樣藥力可以直入下焦,如果服用的是治療上焦疾病的藥物,則最好在飯后服用,這樣療效更好。
但是服藥的時間也還要根據(jù)患者自己的體會來調(diào)整,比如有的患者一服用中藥就感覺胃口不舒服,那么就可以在飯后服用,以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一般不建議飯后馬上服藥,最好是半個小時以后再服。
在臨床中,中醫(yī)還總結(jié)出了一些比較實用的服藥方法,比如,補陽的藥物最好在早晨或者上午服用,這樣可以借助人體上午陽氣的生發(fā),來使藥物起到更大的作用;補陰的藥物可以在下午或者晚上服用,因為人體晚上陰氣用事;而安神的藥物則最好在晚上睡覺前服用,這樣療效更好。
另外,還有按照人體經(jīng)氣旺衰來服用藥物的方法,比如清代醫(yī)家葉天士就說:“腎經(jīng)藥,侵晨服”,因為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清晨是腎經(jīng)最弱的時辰,這個時候補腎則事半功倍;而去心火的藥物則最好在中午午時服用,因為這時心經(jīng)當令,可以使藥物直折心火;補脾的藥物可以在傍晚服用,因為此時脾胃的經(jīng)氣最弱,則補益效果較好。
同時,中醫(yī)服藥時還講究根據(jù)患者的情況來調(diào)整服藥方法,比如患者服用的是瀉下的藥物,那么就要看患者瀉下的情況,如果患者的大便不瀉,那么就要繼續(xù)服用,如果瀉了,那就要及時調(diào)整用量,在中醫(yī)經(jīng)典《傷寒論》中就規(guī)定服用大承氣湯,如果患者瀉了,那就要“止后服”,就是不要再服了,否則會損傷人體正氣。
而有些藥物,卻并不能按照一天兩次那么服用,比如病情緊急了,那么就需要頻服,古代醫(yī)書中經(jīng)常記載此時要大鍋熬藥,隨時頻服;而對于像治療咳嗽或者咽喉等疾病,則最好的服藥方式是小口頻呷,也就是小口喝,然后在嘴里含一會兒,再慢慢地咽下去。
另外,服用中藥時的飲食禁忌也很關(guān)鍵,如果處理得好,甚至可以幫助中藥增強療效,比如《傷寒論》中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的桂枝湯,張仲景就讓患者在喝完藥后,再喝一些熱稀粥,這樣可以幫助人體生發(fā)胃氣,祛邪外出。
所以,服用中藥以后最好是清淡飲食,切忌膏梁厚味,大魚大肉,因為這些因素會影響藥物的吸收,而常喝一些小米粥、山藥粥等則可以幫助人體的胃氣迅速恢復。
散瘀消腫,活血止痛。用于關(guān)節(jié)炎及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價: ¥33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 ¥25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45溫中補虛,和里緩急,開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隱痛,喜溫喜按,胃納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價: ¥26.5益氣養(yǎng)陰,培補脾腎。用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所致的乏力氣短,自汗盜汗,口干咽燥,頭暈耳鳴等癥。
健客價: ¥548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24降氣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風寒入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 ¥25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健客價: ¥16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跌撲腫痛。
健客價: ¥248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2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健客價: ¥27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痤瘡,粉刺,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
健客價: ¥43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3健脾,燥濕。用于胃脘脹痛。
健客價: ¥38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18溫中補虛,調(diào)和肝脾,行氣止痛。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喜溫,反酸噯氣;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19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癥。用于風熱感冒,目赤頭疼、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并可作清涼飲料。
健客價: ¥12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健客價: ¥38健脾和胃,理氣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滿納差以及慢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8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癥候者。
健客價: ¥10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9.5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2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