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在中國的保健藥用歷史已經(jīng)有4000多年了,是著名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之首;滿族人把人參稱作“奧爾厚達”,“奧爾厚”是草類總稱,“達”是首領(lǐng)、頭人的意思,譯成漢語即“百草之王”;人參和鹿茸、冬蟲夏草并稱為中醫(yī)三大補品;還和何首烏、靈芝、冬蟲夏草一起,合稱為“四大仙草”。有人做過調(diào)查,問最有名的保健中藥是什么?幾乎百分之百回答是人參,可見人參在中國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藥物都比不上的。
人參,別名地精、棒棰。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干燥根。栽培者為“園參”,野生者為“山參”。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吉林撫松、集安、長白、靖宇,遼寧桓仁、寬甸、新賓、清原,黑龍江依蘭、寧安為道地藥材。
人參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貴,主要與它的藥用價值有關(guān)?!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日開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輕身延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對人參極為推崇,記載"人參治男婦一切虛癥",“人參能補五臟血脈,益氣生血,故為強壯藥”。而《中國藥典》中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及化驗分析表明,人參內(nèi)含有一種叫人參皂甙的化學(xué)物質(zhì),它對調(diào)節(jié)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強心、抗疲勞、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代謝等有明顯功效,所以對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及生殖系統(tǒng)的多種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性狀鑒別:
生曬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xù)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并著生多數(shù)細長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zhì)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huán)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香氣特異,味微苦、甘。
生曬山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圓柱形,長2~10cm。表面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緊密而深陷的環(huán)狀橫紋,支根多為2條,須根細長,清晰不亂,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xí)稱“珍珠疙瘩”。根莖細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不定根較粗,形似棗核。
種類蘆頭蘆碗?yún)Ⅲw主根橫紋顏色皮珍珠疙瘩
山參長密
與根莖等長,人形,橫體,較短
細密清楚較深細而韌多且明顯
園參短少呈圓形,八字分開,順體,較長稀疏且不連續(xù)較淺粗而脆不明顯
服用方法:
煎湯服用:這種方法適用于大病過后、邪氣已去、虛癥嚴重的患者。
隔水蒸服:一般可將人參反復(fù)蒸煮3-5次,直至藥汁極淡時為止。用此法進補時可在蒸煮參湯時加入一些自己喜好的其他補品,比如紅棗、黑棗、桂圓、冰糖、枸杞、百合等。
切片泡茶:可用此法反復(fù)沖泡,直至參茶無味,最后還可嚼服參渣。這種服法簡便易行,又不會浪費藥材,適合一般人長期服用。
研粉吞服:將人參研成粉后用開水沖服,或?qū)⑷藚⒎垩b入空心膠囊進行服用。此法多用于比較名貴的人參:如野山參。這樣可以充分利用人參,而不使其有絲毫的浪費。
切片含服:將人參切成薄片,每次取1-2片放入口中含服,至參片味淡或無味后,把參片嚼服咽下。這種服法比切片泡茶法還方便,也適用于需要進補強身的一般健康人。
人參并非誰都能用
1感冒或高血壓一般不宜服用。
2沒有氣虛病癥不宜隨便服用:體質(zhì)壯實的人,并無虛弱現(xiàn)象,則不必進服補藥。如誤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導(dǎo)致閉氣,而出現(xiàn)胸悶腹脹等癥。有些人認為人參是一種補品,以為吃了對身體總有好處,這是錯誤的想法。
3幼兒及過敏體質(zhì)不宜服用。
4大小便不通而實熱者也忌用。
附注
人參應(yīng)用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十分豐富,其產(chǎn)品除常見的園參(生曬參)及山參(生曬山參)外,還有糖參、大力參、紅參、高麗參、沖丁、曲尾、紅直參、白直參、青糖參、掐皮參等。
清肺化痰,潤肺止咳。用于陰虛肺熱引起的咳嗽痰盛,氣短喘促咽干口渴,勞傷久嗽,痰中帶血。
健客價: ¥34補肝腎、益氣血。用于肝腎不足,氣血虧損,體質(zhì)虛弱、遺尿遺精,陽痿早泄。
健客價: ¥398補氣養(yǎng)血,暖胃散寒。用于氣血兩虧,神疲乏力,胃寒作痛,食欲不振。
健客價: ¥198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食少體倦,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tǒng)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健客價: ¥6益氣補肺,止嗽定喘。用于肺氣虛弱,津液虧損引起的虛勞久嗽,氣短喘促等癥。
健客價: ¥27益氣養(yǎng)血,祛風(fēng)化痰,活血通絡(luò)。用于氣虛血瘀、風(fēng)痰阻絡(luò)所致的中風(fēng),癥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健客價: ¥22.4扶正固本,補氣升陽,強心固脫,補虛生津。用于體虛欲脫,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多夢健忘。
健客價: ¥30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健客價: ¥9.51.佝僂病和軟骨病。2.腎性骨病。3.骨質(zhì)疏松癥。4.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
健客價: ¥36益氣斂陰,安神鎮(zhèn)靜。用于病后體虛,神經(jīng)衰弱。
健客價: ¥30益氣養(yǎng)血,祛風(fēng)化痰,活血通絡(luò)。用于氣虛血瘀、風(fēng)痰阻絡(luò)所致的中風(fēng),癥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健客價: ¥64益氣斂陰,安神。用于病后體虛,失眠。
健客價: ¥121.佝僂病和軟骨病。 2.腎性骨病。 3.骨質(zhì)疏松癥。 4.甲狀旁腺激素合成與釋放,抑制骨吸收。
健客價: ¥35免疫調(diào)節(jié)、延緩衰老。
健客價: ¥18滋陰益氣,固本培元。用于陰虛氣弱,虛勞,咳嗽,心悸氣短,骨蒸潮熱,腰酸耳鳴,盜汗,大便干燥。
健客價: ¥72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黃,月經(jīng)量少,色淡。
健客價: ¥18.5滋腎生精,益氣,補血。用于腎精不足,氣血兩虧,目暗耳聾,腰腿酸軟。
健客價: ¥110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乏力,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tǒng)血所致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健客價: ¥34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用于氣虛所致的身倦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氣短,失眠健忘。
健客價: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