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唐代詩人肖行藻的這首古詩,描述的是楊貴妃服用阿膠養(yǎng)顏駐術(shù)倍受恩寵的故事。阿膠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補血圣藥”、“滋補國寶”,歷代《本草》皆將其列為“上品”,稱其為“圣藥”,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
據(jù)史料考證,阿膠的應(yīng)用迄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最早記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被列為上品?!端?jīng)注》:“東阿縣有大井,其巨若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南朝梁代著名醫(yī)學(xué)家陶弘景曰:“出東阿,故曰阿膠也。今東都下亦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膠則有清濁,凡三種,清薄者畫用;厚而清者名為盆覆膠,作藥用之;濁黑者可膠物,不入藥用”。這也道出了阿膠的正宗源頭-東阿縣。
阿膠作為傳統(tǒng)中藥,很多古書的記載古代熬制阿膠的原料用牛皮、驢皮及其他多種動物皮類。直到唐代,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用驢皮熬制阿膠,藥物功效更佳,遂改用驢皮,并沿用至今。阿膠味甘,性平,能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于血虛萎黃,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阿膠善于治療血虛引起的各種病癥,并通過補血起到滋潤皮膚的作用,還能調(diào)經(jīng)保胎、增強體質(zhì)、改善睡眠、健腦益智、延緩衰老。
性狀特點
呈整齊的長方形塊狀,通常長約8.5cm,寬約3.7cm,厚約0.7或1.5cm。表面棕黑色或烏黑色,平滑,有光澤。對光照視略透明。質(zhì)堅脆易碎,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平滑,有光澤。氣微弱,味微甜。
以色烏黑、光亮、透明、無腥臭氣、經(jīng)夏不軟者為佳。
服用方法
阿膠在藥用時一般用量為3~9g,宜飯前服用,具體用量要根據(jù)個體體質(zhì)情況來定,以下介紹幾種比較有特色的阿膠用法:
⊙正統(tǒng)的服法是烊化。“烊化”就是用熱溶液溶化??梢允前组_水,也可以是趁熱濾去渣的藥液,還可以是黃酒、熱牛奶等(烊化阿膠前,宜將阿膠打碎或制粉)。
⊙用微波爐做成珠含服。阿膠塊砸碎,用微波爐將阿膠丁膨化,可得到酥香可口的阿膠珠,直接放口中含化,純香持久,效果如意。
⊙用牛奶沖服口感最佳。
⊙少佐補氣藥氣血相生。中醫(yī)認為,氣和血能相互滋生,即氣能生血,血能養(yǎng)氣,因此,補血的同時補氣,才能事半功倍,可與黃芪、黨參等補氣藥同用。
阿膠雖好并非人人適宜
⊙易上火者吃了會使癥狀加重。這些人在服用阿膠之后,會出現(xiàn)火氣亢盛的表現(xiàn),如鼻腔、口唇等部位出現(xiàn)許多熱瘡,或眼睛干澀、發(fā)紅,甚至出現(xiàn)喉嚨干痛及大便秘結(jié)或大便帶血等癥狀。
⊙有瘀血者吃完月經(jīng)更加紊亂。阿膠的補血功效雖然非常好,但是無行血作用,能使瘀血更為嚴重。因此膚色晦黯,臉上容易出現(xiàn)瘀斑,口唇黯淡或通常月經(jīng)血塊較多的人,盡量停止服用阿膠。
⊙脾虛腹脹者會造成食欲不振。阿膠性滋膩,容易引起食欲不振。需要注意的是,阿膠不宜天天吃、長期吃,因為這樣服用會損傷脾胃,出現(xiàn)消化功能障礙,進而影響食欲。
益氣補血。用于久病體弱,氣虛血虧。
健客價: ¥116益氣補血。用于輕、中度缺鐵性貧血屬氣血兩虛證者,證見:面部、肌膚萎黃或蒼白,神疲乏力,眩暈耳鳴,心悸氣短,舌淡或胖,脈弱等。
健客價: ¥23補益氣血,滋陰潤肺。用于氣血兩虛所致的久病體弱、目昏、虛勞咳嗽。
健客價: ¥48滋陰補血,補中益氣,健脾潤肺。用于久病體弱,血虧目昏,虛癆咳嗽。
健客價: ¥35補益氣血,滋陰潤肺。用于氣虛血虧所致的久病體弱,目昏,虛勞咳嗽。
健客價: ¥48益氣補血。用于久病體弱,氣虛血虧。
健客價: ¥50滋陰補血,補中益氣,健脾潤肺。用于久病體弱,血虧目昏,虛癆咳嗽。
健客價: ¥168補益氣血,滋陰潤肺。用于氣血兩虛所致的久病體弱、目昏、虛勞咳嗽。
健客價: ¥68清肺化痰,潤肺止咳。用于陰虛肺熱引起的咳嗽痰盛,氣短喘促咽干口渴,勞傷久嗽,痰中帶血。
健客價: ¥34補益氣血,滋陰潤肺。用于氣血兩虛所致的久病體弱、目昏、虛勞咳嗽。
健客價: ¥44益氣補血。用于久病體弱,氣虛血虧。
健客價: ¥144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
健客價: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