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大棗,大家想到的就是它能補血,其實大棗的功效可不止補血。
中藥小故事
《婦人良方》里頭記載,一婦人白天悲哭,非常凄涼,又說不出原因,醫(yī)生反復治療都沒效果,有個人說這是臟躁,只需甘緩滋潤,悲戚自止,遂用大棗湯,一投而愈。張仲景也講道,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甘麥大棗湯主之。用甘緩之品,可以緩其情志劇烈波動。前文的大棗湯即張仲景的甘麥大棗湯。以棗為脾之果,脾欲緩,以甘緩之藥,可以令悲傷躁動之情緒得消。
臟躁是一種神經(jīng)官能癥,中醫(yī)根據(jù)其精神憂郁,煩躁不寧,悲憂善哭,喜怒無常等表現(xiàn)稱之為臟躁。
甘麥大棗湯
大棗20克,小麥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0日。本品具有調(diào)和肝脾、養(yǎng)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情志抑郁、思慮過度、心肝受損、肝陰暗耗致成臟躁,見無故悲傷、精神失常者。
大棗為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jujubeMill.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注意,大棗用時需破開或去核。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溫。歸脾、胃、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用法與用量】6?15g。?
《黃帝內(nèi)經(jīng)》講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講大棗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棗不僅適合于脾虛,更適合于久虛勞損,五臟不足,因為百病虛損到最后,沒有不殃及到脾胃的,而脾胃強大起來,沒有不惠益于周身的。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大棗能和百藥。大棗甘甜緩急,還有緩和毒烈藥性、保護胃氣的作用,某些有毒或作用峻烈的藥物,就常用大棗以佐制之,如瀉水峻劑十棗湯及葶藶大棗瀉肺湯等。
大棗營養(yǎng)豐富,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美稱。紅棗所含的維生素不僅品種多,而且含量高,如每百克鮮紅棗含維生素C380~600毫升,居百果之首。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大棗所含環(huán)磷酸腺苷能使腫瘤細胞向正常細胞方向轉(zhuǎn)化,所含三萜類化合物有抑制腫瘤的作用。還可用于過敏性紫癜、慢性肝炎、高膽固醇血癥、白細胞減少癥。中醫(y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yǎng)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能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還能安中養(yǎng)脾、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jīng)等。
美味食單
八寶蓮棗粥
小棗30克,蓮子、白果、栗子、橘餅、龍眼肉、百合、葡萄干各15克。與粳米60克,加清水1500克煮粥。本品具有益氣補血、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適用于病后體虛、失眠等癥。
大棗粳米粥
大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當午后點心。本品具有健腦強身的作用。適用于食欲不振、易疲乏等癥。
黨參大棗湯
黨參15克,大棗20枚,煎湯代茶。本品具有益氣補血的作用。適用于貧血、神經(jīng)衰弱、消瘦、疲乏等癥。
橘棗內(nèi)金飲
大棗10枚,橘皮5克,雞內(nèi)金10克。煎湯代茶飲。本品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適用于小兒消化不良、厭食等癥。
紅棗花生湯
紅棗10枚,花生米30克,冰糖適量,玫瑰花3克。同煮,食棗喝湯。本品具有健腦護肝、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適用于食欲不振、心悸失眠等癥。
藥用驗方
健脾補血湯
大棗20克,當歸10克,制首烏、熟地黃各10克,黨參15克,水煎服,阿膠10克(烊化兌入藥湯同服),每日1劑。本品具有健脾補血的功效。主治體乏無力、面色蒼白及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頭暈等癥。
適宜人群
大棗老少皆宜,尤其是中老年人、青少年、女性的理想天然保健品,也是病后調(diào)養(yǎng)的佳品。特別適宜慢性肝病、胃虛食少、心血管疾病、脾虛便溏、過敏性紫癜、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濕疹、過敏性血管炎、氣血不足、營養(yǎng)不良、心慌失眠、貧血頭暈等患者食用;此外,還適宜抑制腫瘤患者放療、化療而致骨髓不良反應(yīng)者食用。
注意:濕熱內(nèi)盛者、小兒疳積和寄生蟲病兒童、齒病疼痛、痰濕偏盛的人及腹部脹滿者、舌苔厚膩者忌食大棗。此外,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而且鮮棗不宜多吃,否則易生痰、助熱、損齒。
補脾胃;益氣血;安心神;調(diào)營衛(wèi);和藥性。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婦人臟躁;營衛(wèi)不和。用于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盜汗,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健客價: ¥22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
健客價: ¥52散瘀消腫,活血止痛。用于關(guān)節(jié)炎及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價: ¥33美體瘦身
健客價: ¥5980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 ¥25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45溫中補虛,和里緩急,開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隱痛,喜溫喜按,胃納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價: ¥26.5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24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益氣養(yǎng)陰,培補脾腎。用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所致的乏力氣短,自汗盜汗,口干咽燥,頭暈耳鳴等癥。
健客價: ¥548降氣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風寒入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 ¥25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健客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