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刮痧急癥處理之(一)
一條經絡引發(fā)了三場不同的病案
在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之后,大家都收拾好心情,靜待晚上7點董俊佐老師為大家?guī)淼奈⒄n---特種刮痧急癥處理。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三種急癥分別是:中暑,急性心絞痛,以及急性胃痛。
—什么叫“急癥”—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么叫做急癥?急癥,指的是發(fā)病時間短,病急勢重,需要做緊急處理的病癥。我們都知道,治療疾病一定要把握最佳時機,只有在第一時間對疾病做出最恰當?shù)奶幚?,才能有效緩解、治療急癥,為后續(xù)專業(yè)醫(yī)療的介入贏得寶貴時間。
我們在處理疾病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的清醒,不能一聽到病名就做出我們的診斷。治病必求于本,我們要找到導致這個病癥的病源與病邪才行。我們人體生病的病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外因與內因,分別指六淫及七情。我們學習中醫(yī)一定要將基礎打牢,這樣我們的高度才能不斷增加。也就是說,我們要將中醫(yī)基礎理論與人體經絡以及它的循行方向牢牢記在我們腦海中,學好中醫(yī),不一定需要記背大量的穴位,董老師提到,自己在治病的時候,常用的穴位也就40個左右,只要自己在給病人治療時有一個清晰的思路,知道如何設計治療方案即可。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三種急癥與一條經絡有關,所以老師很幽默的稱它為一條經絡引發(fā)了三場不同的病案。那么,是哪條經絡引發(fā)的這三個急癥呢?請往下看。
—“急癥”之中暑—
中暑是發(fā)生在夏季或高溫環(huán)境下,因感受署邪而導致的一種急性病。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署邪,其性炎熱,署性升散,懸擾心神,傷津耗氣,而且署多夾濕。
中暑常發(fā)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但立秋后的秋老虎也很兇猛。一般中暑后的癥狀就是脈象洪大,口渴,面色發(fā)紅,心煩,身熱,出汗,氣隨津液泄掉,又氣虛,乏力。比較危險的情況就是:當署邪擾亂心神后,人也許會昏厥不醒人事,如果再引動肝風會導致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當我們平時覺得身體不舒服,頭暈,乏力時,也許不知道是中暑了,但我們會想到刮痧,刮痧后就很舒服了,因為刮痧可以將我們的暑氣排掉。
我們在看到有人中暑后,首先要將病人帶到陰涼處,最好能讓病人喝些淡鹽水,然后我們可以做刮痧。
如圖1所示,我們可以刮項三帶及四神延,在民間刮痧里有個講法叫做開痧門和解千斤,即刮大椎穴及肩井穴。項三帶就包含了這兩個穴位。另外我們可以刮肩胛環(huán),如圖2,它覆蓋的范圍包括了肺腧與心腧,所以胸悶、氣短、頭暈腦脹等問題都可以解決。
再來就是講肘窩刮(圖3),肘窩是手上三條陰經的匯集處,即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肘窩刮以肘窩部三穴(尺澤、曲澤、少海)為中心,起板于該三穴上10厘米處,止板于該三穴下10厘米處,如果可以拉長這個距離刮至腕部效果更好。我們要重點關注曲澤穴,此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合穴,合屬水,水能養(yǎng)木,又可去火。調理心臟的時候時一般不要直接動心經,因為心為君主之官不受邪,我們可以通過心包經來做疏通。
如果身體不適集中在上焦,那么我們治療就要以上焦為主,所以我們還可以配合刮痧手陽明大腸經上的曲池與合谷穴(圖4),也是一樣的方法,曲池上取10公分,往下再取十公分。曲池相當于人體的消炎藥,可以幫助解決皮膚病及高血壓等問題。特種刮痧之妙盡在運板,合谷穴的刮法,不能只在表面刮,要用到擠壓的手法,用刮痧板厚角壓住后骨往后去擠壓推按,則感受會很強烈。所有的穴位圖只是我們尋找穴位的一個參考,不能片面的認為穴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摸索,才能有一個好的療效。另外中暑的時候,我們盡量不在外面走,不喝冰涼的水,盡量喝熱茶,將熱通過汗排出體外。
—“急癥”之急性心絞痛—
中暑如何解決已經介紹完了,現(xiàn)在來介紹急性心絞痛。
如圖5所示,心包經的循行路線,除了我們平時知道的由胸到手,它還經過了膈肌到達肚臍位置,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不只是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它們在體內也是有聯(lián)系的。心包經可以通治我們的上中下三焦。
心絞痛中醫(yī)里面屬于胸痹、心痛,屬于真心痛的范疇,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是很嚴重的急性病,如果不及時處理是會導致死亡的。
引發(fā)心絞痛的原因很多,表現(xiàn)就是一種悶痛,壓榨性的疼痛,過去多發(fā)于男性40歲以上,現(xiàn)在疾病的發(fā)展趨于年輕化,臨床中,會先把脈來判斷是不是患有急性心絞痛,一般來說如果三個月內發(fā)作過,可以在左寸心脈下三分之一處能摸到很細的兩條弦邊。
一般來說,這種急性心絞痛去醫(yī)院檢查一般查不出來,我們平時一定要學會自查自己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一定不能掉以輕心,看自己平時是否有短暫的胸悶并伴有刺痛感,也許它是在勞累后出現(xiàn)。臨床治療心絞痛很簡單,就做肩胛環(huán),心臟有問題的人,左側肩胛環(huán)會有肌肉板結,因為心陽不足還會背心發(fā)涼,將板結處松開后,癥狀會有明顯改善。
我們學習這些,就是要在剛開始有不舒服的時候,就給自己一個及時的救治,不過中醫(yī)是講究治未病,所以我們平時就要做好這些防護,以防萬一。
十二經絡以陽維脈、陰維脈、陽蹻脈、陰蹻脈,十六條脈絡里都有郄穴,除足陽明胃經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jié)以下。平時我們可以通過按揉郄穴來檢查自己的身體是否有問題,另外如果我們身體出現(xiàn)問題了也可以通過郄穴來解決。手厥陰心包經的郄穴在腕橫紋上五寸處(圖6),大家可以自己在這個位置上下挪動找一找最敏感的痛點,郄穴位置比較深,按壓要用點力量才能到位,另外曲澤到天泉這一段,上大概三分之一處也會有一個痛點(圖7),我們平時要多揉下這兩個地方,將淤堵疏通開,我們也可以從曲澤上十公分處向下刮至曲澤下十公分處,兩個點都可以刺激到了。
另外再介紹一個小辦法:我們可以邊將手臂舉起來伸直以后,邊伸曲邊彈撥極泉穴。大家記住,遇到心經上的病,第一我們找郄穴,第二就是肘窩刮,這個治療思路對于乳腺問題也有很好的療效。通過急救緩解癥狀后,我們就可以再配合肩胛環(huán),左側肩胛骨的內緣、華佗夾脊穴及天宗穴為重點,還可以配合膻中刮,最后再配合內關,盡量不去碰神門穴,我們要靈活的辨識穴位。
—“急癥”之急性胃痛—
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歸類為三類:第一,受寒,第二,肝脾不和,肝氣犯胃,第三,肝虛氣滯,胃脘疼痛。我們首先要判斷自己得的是不是胃病,很多人覺得腹部疼,全部當成了胃病,這樣就會走很多彎路,吃了很多藥都不見效。
這里介紹幾種疼痛的感受,如果覺得自己是右側肩胛有放射性疼痛,則可以判斷為是膽囊有問題;如果覺得下腹部有陣發(fā)性疼痛,并聽見了咕嚕聲,則可以判斷是腸絞痛;而心絞痛是會伴有胸悶,出汗等癥狀的。還是那條思路,有了疾病,我們要先找郗穴,胃經的郗穴在膝蓋外側往上兩寸處的梁丘穴(圖8)
如果你的胃有問題,則按揉這個穴位會有明顯的疼痛,我們刮痧,可以從上20公分處一板刮至小腿。再配合肩胛下環(huán)十一、十二胸椎旁刮,夾脊刮和三腕刮。如果是急性胃痛,肘窩刮也可以解決,重點也在曲澤穴,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的胃疼和生氣有關系,五行之中,木為肝,木曰曲直,我們可以通過刮曲澤來滋水涵木,達到疏肝氣的效果,這樣也能解決胃病,大家都知道沒有植物的地方,土地是很板結的,通過這種取類比象的思維,我們也能找到較好的治療辦法。
用特種刮痧治療疾病,我們可以用項三帶,肩胛環(huán),再配合四肢的穴位就可以解決上中下三焦的問題,也可以用相同的治療方案治療不同的疾病。經過上面的講述,大家就明白了,為什么題目叫做一條經絡引發(fā)了三場不同的病案,因為它們都與手厥陰心包經有關。當我們知道臟腑與經絡的關系,知道屬于上中下三焦哪一個問題,通過簡單的積木就能解決臨床中常見的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