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為變質(zhì)巖類巖石蛇紋大理巖。味酸、澀,性平。歸肝經(jīng)。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chǎn)婦血暈,死胎、胞衣不下,金瘡出血,外傷出血等多種出血,跌撲傷痛,也可用治外傷瘀腫疼痛。較常用于肺結(jié)核咯血和外傷出血瘀腫,有止血散瘀作用。
性味
酸、澀,平。
歸經(jīng)
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chǎn)婦血暈,死胎、胞衣不下,金瘡出血,外傷出血等多種出血,跌撲傷痛,也可用治外傷瘀腫疼痛。較常用于肺結(jié)核咯血和外傷出血瘀腫,有止血散瘀作用。
酸澀收斂,既能止血,又可化瘀,可用于體內(nèi)外出血諸證,內(nèi)服外用皆可,是一味止血化瘀的良藥,特別對外傷性出血,以末撒之,愈合快,且不作膿。
?、佟都蔚v本草》:"主金瘡止血,又療產(chǎn)婦血暈,惡血。"
?、凇毒V目》:"治一切失血傷損,內(nèi)漏,目翳。"
③《玉楸藥解》:"功專止血。治吐衄崩漏胎產(chǎn),刀杖一切諸血。"
?、堋夺t(yī)林纂要》:"瀉肝行瘀血,斂肺生皮肉。"
功效特點:
1、收斂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等證,可單用本品研末,每次6克合童便,另加黃酒或醋調(diào)服,亦可與三七、血余炭等同用。
2、化瘀止血:用于崩漏、胞衣不下、產(chǎn)后血暈、金瘡出血等證,常與活血祛瘀藥同用。外傷出血不止者,可用本品研末外撒,有止血快而不化膿的特點。
3、花蕊石的功效
花蕊石味酸澀,性平,無毒性,化瘀和止血是它最重要的藥用功效,平時多用于人類多種出血癥狀的治療,像吐血、便血以及產(chǎn)后胎衣不下,和金瘡出血等疾病就都能在使用花蕊石以后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
4、花蕊石可治五臟崩損
花蕊石對人類的五臟崩損,出血不止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治部時可以把花蕊石加工成粉末狀,取童子尿一盅,燉溫加入到粉末中,飯后服用,就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另外在治療這種疾病時男子可以用酒女子能用醋,調(diào)制花蕊石藥末服用,能讓身體中的瘀血化成黃水,排出體外。
5、花蕊石能打撲損傷
人們在受間到打撲損傷時,常常會出現(xiàn)傷及內(nèi)臟的情況,這時可以用花蕊石進行治療,治療時可以取花蕊石五十克加工成粉末,再把硫黃四兩也加工成粉末,兩者調(diào)勻放在瓦罐中煅制,制好以后可以直接用在人們受傷的部位上,用藥以后很快就能起到止血和止痛的作用。
用法與用量
入煎劑9~15g,研末服每次0.9~3g,最多至6~9g。不宜多服。
外用適量。
相關(guān)配伍:
1、配白芨治咯血,方如花蕊白芨散。
2、配乳香、沒藥、蘇木、降香、細辛等研末,調(diào)敷外傷瘀腫部位,有助于去瘀止痛。
3、配鐘乳石:花蕊石酸澀收斂,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止血而不使血瘀,化瘀而不傷新血,用治咯血、衄血、吐血、崩漏下血、產(chǎn)后血暈、胞衣不下,以及外傷出血等證;鐘乳石溫肺氣,壯腎陽,破痼冷,生氣血,下乳汁,用于治療虛勞喘咳、寒嗽、陽痿、腰足冷痹及乳汁不通等證。二藥相配,一長于化瘀止血,一善于溫肺納氣而平喘逆,相伍則益氣強肺、祛瘀生新、下氣止血之力增強,用治衄血、吐血、崩漏下血及肺損傷之咯血等。
4、配海螵蛸:海螵蛸長于收斂固澀,花蕊石長于化瘀止血,蓋瘀血去,則血自歸經(jīng),為化瘀止血之藥,二藥相配,一偏固澀收斂,一專化瘀止血,又海螵蛸含黏液質(zhì)成份,亦具一定止血作用,故化瘀止血,無瘀滯之弊,又質(zhì)黏膩而補肺止血,常用治咯血、吐血及崩漏下血等證。
炮制方法
1、花蕊石:洗凈,干燥,砸成碎塊。
2、煅花蕊石:取凈花蕊石,依明煅法(藥物煅制時,不隔絕空氣的方法稱為明緞法。)煅至紅透。
附方:
1、治五臟崩損,涌噴血成升斗:花蕊石火煅存性,研為末,用童便一盅,燉溫,調(diào)末三錢,甚者五錢,食后服下,男子用酒一半,女人用醋一半,與童便和藥服,使瘀血化為黃水,后以獨參湯補之。(《十藥神書》花蕊石散)
2、治金刃箭鏃傷中,及打撲傷損,貓狗咬傷,內(nèi)損血入臟腑,婦人產(chǎn)后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花蕊石(搗為粗末)一兩,硫黃(上色明凈者,搗為粗末)四兩。上二味相拌令勻,固濟,瓦罐內(nèi)煅,取出細研。瓷合內(nèi)盛。外傷摻傷處。內(nèi)損用童便或酒調(diào)服一錢。(《局方》花蕊石散)
3、治多年障翳:花蕊石(水飛,焙)、防風(fēng)、川芎藭、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一兩,甘草(炙)半兩。為末,每服半錢,臘茶下。(《衛(wèi)生家寶方》)
4、治腳縫出水:好黃丹入花蕊石末摻之。(《談野箱試驗方》)
5、治咯血:花蕊白芨散:煅花蕊石12g、白芨12g、血余炭6g,共研極細末,每服3~6g涼開水沖服,每日3次。
6、花蕊石散:治五內(nèi)崩損,噴血出斗升,用此治之?;ㄈ锸嫘?,研如粉。以童子小便一鐘,男,入酒一半;女,入醋一半,煎溫,食后調(diào)服二錢,甚者五錢。能使瘀血化為黃水,后以獨參湯補之。(葛可久《十藥神書》)
宜忌
凡無瘀滯及孕婦忌服。
《本草經(jīng)疏》:"無瘀血停留者不宜內(nèi)服。不由內(nèi)傷血凝胸膈板痛,而因火炎血溢以致吐血者,忌之。"
相關(guān)論述
1、《嘉祐本草》:瘡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又療婦人血暈惡血。
2、《本草綱目》:治一切失血傷損,內(nèi)漏目翳。
藥理作用:
1、能增強血中鈣離子濃度,使血管致密,
2、有防止血漿滲出和促進血液凝血的作用,
3、能抗驚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