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是我國豐富而珍貴的科學(xué)文化遺產(chǎn),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充分反映了我國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等方面的特點,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中藥名稱也充分體現(xiàn)出古人的智慧,其用意與中藥的形態(tài)、氣味、顏色、功用、產(chǎn)地、藥用部分、采收季節(jié)等特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中藥通小編陸續(xù)給大家介紹一些典型的中藥名由來,以便讓中醫(yī)藥愛好者更好的認識中藥,發(fā)揚中醫(yī)藥文化!
第14期|活血祛瘀藥
1、乳香
【名解】本品藥用其樹脂,因其“垂滴如乳頭”(《本草衍義》)而氣芳香,故名。根據(jù)形狀、氣味而得名。
2、郁金
【名解】金,言其色黃;郁,言其善治郁病。誠如朱丹溪所云:“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也”。主要根據(jù)顏色、功用而得名。
3、雞血藤
【名解】本品藥用植物的藤莖,“土人得之,以刀斫斷,則汁出如血”(《本草綱目拾遺》),因其砍斷后流出赤色汁液如雞血而得名。
4、益母草
【名解】原名“充蔚”。因“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充蔚”(《本草綱目》)。本品“消瘀化水,是其所長。以產(chǎn)母必有瘀濁停留,此物能消之化之,邪去則母受益,故有益母之名”(《本草便讀》)。
5、川芎
【名解】原名芎藭,因功用、產(chǎn)地而得名。“人頭穹癃窮高,天之象也。此藥上行,專治頭腦諸疾,故有芎藭之名”(《本草綱目》)。因主產(chǎn)于四川,故名“川芎藭”,簡稱“川芎”。
6、延胡索
【名解】原名“玄胡索”,簡稱“玄胡”。本品因避諱而兩易其名。宋避真宗諱,改玄為延;清避康熙諱,改玄為元,故有“延胡索”、“元胡索”之名,分別簡稱為“延胡”、“元胡”。
7、劉寄奴
【名解】“按李延壽南史云:宋高祖劉裕,小字寄奴……每遇金瘡傅之即愈,人因稱此草為劉寄奴草”(《本草綱目》)。因人名而得名。
8、王不留行
【名解】“此物性走而不住,雖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本草綱目》)。主要根據(jù)其性善走竄之特點而得名。
9、馬錢子
【名解】原名“番木鱉”。所謂“番”,一般“稱外國或外族的”(《新華字典》)。本品為外來藥物,故謂之番。藥用其成熟的種子,“如木鱉,其核小于木鱉而色白”(《本草綱目》),故名番木鱉。又因“狀似馬之連錢,故名馬錢”(《本草綱目》)。因形狀而得名。
以上9味,均為常用的活血祛瘀藥(凡功能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的藥物,稱為活血祛瘀藥。其中活血祛瘀作用較強者,又稱破血藥或逐瘀藥)。
用于肥胖癥或體重超重患者(體重指數(shù)≥24)的治療。
健客價: ¥135無。
健客價: ¥60.21詳情可參考說明書。
健客價: ¥428增強免疫力
健客價: ¥240用于病員做檢查、護理、療養(yǎng)。
健客價: ¥1499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用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屬血瘀氣滯.脈絡(luò)閉阻癥。癥見:頸、肩及上肢疼痛,發(fā)僵或竄麻,竄痛。
健客價: ¥418測量血糖濃度。
健客價: ¥99供行動困難的殘疾人、病人及年老體弱者做代步工具。
健客價: ¥24121.本品適用于2歲至14歲兒童哮喘的預(yù)防和長期治療,包括預(yù)防白天和夜間的哮喘癥狀,治療對阿斯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以及預(yù)防運動誘發(fā)的支氣管收縮。 2.本品適用于減輕季節(jié)性過敏性鼻炎引起的癥狀(2歲至14歲兒童以減輕季節(jié)性過敏性鼻炎和常年性過敏性鼻炎)。
健客價: ¥30本品適用于2歲至14歲兒童哮喘的預(yù)防和長期治療,包括預(yù)防白天和夜間的哮喘癥狀,治療對阿斯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以及預(yù)防運動誘發(fā)的支氣管收縮。
健客價: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