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是練好太極拳的根本!
摘要:言傳身授,就是既師父親自言語教導,又親身動做來示范。在行功走架時,一步一個腳印教,直至該動作正確為止。
行功歌告知,習練太極拳者想要系統(tǒng)習練太極拳,必須入門拜師。得到師父的口授,言傳身教,方可有所成就。所謂言傳身教就是師父先講拳理,用身體做出每個動作,講一個動作做一個動作,—步一個腳印,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往上練,從而達到一定的境界。真義決曰:“人身即及天地,天地即太極,太極之內(nèi)分出先天后天。練斯拳者,以后天引先天,其中無數(shù)層折,均需一層挨一層,不得獵等,否則無效。
拜師學藝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師者,授業(yè)解惑也。學藝是學一門專業(yè)的技藝。師父是授業(yè)的恩師。是一脈承傳的老師,中華武學文化更是注重一脈承傳。有人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唯有武功不能自學成才。”其中玄機,只有身在其中的練功者知道。拜師學藝,拜什么樣的老師為師,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因個人的需求不同,不作評說。
這里只說想得真?zhèn)鳎胝娉袀魑鋵W的練功者。當今的公園太極老師太多,大師名師多于明師。大家名家多于真師。但也正好滿足社會不同人群的需求。但對于真練武,切實想學武者來說就很痛苦了!看走了眼,后悔莫及。痛苦終生,是不痛錢財痛時間??!。明師難求更難遇,這是擺在真想練武者面前的難題。什么是明師?真師呢?我認為明師是武德高尚、武藝精湛、明白拳論與拳理的老師,是一個實實在在按拳論拳理傳授徒弟,并有三代以上師承關系、能教弟子練出真功夫的老師。
言傳身授,就是既師父親自言語教導,又親身動做來示范。在行功走架時,一步一個腳印教,直至該動作正確為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師父要給你不斷修架子,改架子,捏架子,反反復復。而徒弟要刻苦用心練習每一個動作,這叫學拳、練拳、修拳再練拳,最后是捏架子。經(jīng)過這個過程,才能做到功架一點一點規(guī)范,身體感覺才能一點一點出來。內(nèi)勁的運行很抽象說不明道不清,只能意會、師父言傳起初只能記在心里,
先心知,跟著師父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往上練。比如武氏太極拳八大要點,提頂?shù)跻d、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襠護肫,兩個要點,兩個要點逐一練到。直達豁然貫通,達到身知重于心知的目的。起初從哪里起手練,怎么練,必須是師父指點,否則無從下手。如果自作聰明,練也是瞎練,枉費時間和經(jīng)歷。想出功夫確有玄機。玄機是什么?玄機就是一脈承傳的練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