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一克它竟會猝死…三伏天到,這件要命的事千萬別再做了!
1
出汗不忘補鉀
三伏基本是和高溫、汗流浹背劃等號的,熱浪滾滾,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都不淡定了,在播報天氣新聞時說:“熱不僅僅是今天的事兒,明天后天大后天都是熱情似火的艷陽天,原本想空調WiFi西瓜,卻熱得差不多能出鍋撒把蔥花。”這話還真的不夸張,以新疆吐魯番為例,最高氣溫達48℃,地表氣溫達到88℃,成了名副其實“火焰山”
谷類是鉀來源的主要食物。大米里有鉀元素,比大米含量更多的是一些粗雜糧,比如小米、蕎麥含鉀量都很高。運動后,可以喝一碗米湯,補鉀效果超好。缺少這一克的鉀就有可能導致我們失去寶貴的生命。
三伏飲食藥注意,多吃各類豆類、豆腐皮、蓮子、花生米、蘑菇等含鉀量高的食物,其中南瓜和土豆是高鉀低鈉食物的首選。
2
喝水不忘常溫慢飲
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也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中醫(yī)養(yǎng)生的一個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夏季該熱就熱。在機體陽氣最旺時,如果用冷飲等寒涼之物加以抵抗,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損害機體的脾胃功能。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而養(yǎng)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當然熱性體質可以適量吃冷飲,寒性體質還是不碰為好。
平衡。
由于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xiàn)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至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3
吃瓜不忘吃參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xiàn)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y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西瓜、冬瓜和苦瓜、絲瓜等瓜類是常見的當季果蔬,能清熱解暑、養(yǎng)陰利濕。
除了吃瓜,還可以適當吃參,夏天最好的補氣藥是西洋參,這是參中唯一一個不上火、不傷陰的參。即便有陰虛、口干口渴的問題,西洋參也照樣適用。因為它是氣陰雙補的,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
如果一動就渾身是汗,可以泡黃芪大棗茶喝,既補氣又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