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患者會問,中藥要怎么煲呢?煲之前要不要洗?加多少水?煲多長時間?“先煎后下”是什么意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說明了中藥的煎煮方法,直接關(guān)系到中藥臨床療效的發(fā)揮,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叨一叨如何正確的煎煮中藥。
一、煎藥容器選擇
煎藥容器以瓦罐、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銅器。因為有些藥物與銅鐵一起加熱后會產(chǎn)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xí)鸹瘜W(xué)變化,產(chǎn)生副作用。
二、煎藥前不要洗
中藥煎煮前不要清洗,因為水洗可能會使有些中藥的水溶性成分丟失,會使粉末類藥材丟失,會使部分藥材的輔料丟失,影響藥物療效。
三、煎藥前要浸泡
中藥入煎前一般應(yīng)先用冷水浸泡30分鐘左右,冷水漫過藥面,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時間可根據(jù)藥材自身質(zhì)地的輕重和季節(jié)溫度的差異延長或縮短,比如花、草、葉類藥材可浸20分鐘;根、莖、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可浸泡時間稍長,30-60分鐘。
四、煎藥水位選擇
由于飲片均為失水后的干品,一旦加水引起藥材細胞膨脹時,會吸收大量的水份,因此煎藥時需要加夠水量,不能中間數(shù)次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藥應(yīng)棄掉。每劑藥一般煎2-3次,第一煎水量可多些,一般以漫過藥面3-5cm為宜,第二、三煎水量可略少,每次煎得藥量100-200mL左右,一般一日服用一劑,將兩次或者三次煎煮的藥液合并,分2-3次溫服。
五、掌握煎藥火候
煎藥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急火煎煮謂之“武火”,慢火煎煮謂之“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騰后改為文火。煎藥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宜武火急煎,頭煎煮沸15-20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頭煎藥慢煎20-30分鐘,二煎藥慢煎30-4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以防底層藥物焦糊,焦糊的藥不宜服用。
六、注意特殊煎法
先煎藥
貝殼和礦石類藥物,因為質(zhì)地堅實,藥力難于煎出,應(yīng)該先打碎先煎,煎煮20分鐘左右,再下其他藥,比如龜板、生牡蠣、生龍骨、生石膏等。有毒的藥物,如烏頭、附子等,則需先煎時間長些,煎煮60分鐘左右再加入其他藥物。某些質(zhì)輕量大的藥物,如蘆根、夏枯草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藥汁代替水煎其余的藥,處方注明“煎湯代水”。
后下藥
氣味芳香的藥物,以其揮發(fā)油為有效成分的,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yù)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對所有后下藥物,也應(yīng)該先浸泡后再煎。
烊化藥
膠質(zhì)、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藥物,比如阿膠、鹿角膠等,應(yīng)在其它藥煎至預(yù)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沖服藥
某些貴重或芳香類藥物不宜加熱煎煮的,應(yīng)研為細末,調(diào)入煎好的藥汁或開水中沖服,如牛黃、麝香等。散劑、藥物的粉末和鮮品的自然汁也需要沖服,如沉香粉、三七粉、生藕汁等。
包煎藥
有些藥物對咽喉有刺激性,或者易粘鍋,如辛夷、車前子、旋覆花等,宜用紗布袋將藥包好,再放入鍋內(nèi)與其他藥同煎。
另煎藥
有些貴重藥物,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避免同煎時被其他藥物吸收,可以另煎,如人參、羚羊角。
七、服藥時間
一般來說,病在上焦,宜飯后一小時服;病在下焦,宜飯前一小時服;急性重病不拘時服;慢性病定時服;補益藥與瀉下藥,宜空腹服;安神藥宜睡前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宜飯后服。
八、服藥食忌
服中藥一般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服藥食忌包括兩個方面:
病癥對飲食的禁忌
如水腫病、心腎病患者應(yīng)少吃鹽;糖尿病患者忌糖;腹瀉的患者應(yīng)少吃油膩食物;哮喘病人忌發(fā)物(雞鴨魚蝦蔥蒜等);肝病患者忌辛辣;肺病患者忌煎炒之物;胃腸病患者忌生冷油膩的食物等。
藥物對飲食的禁忌
如服含有地黃的中藥應(yīng)不吃蘿卜;服含有土茯苓的中藥應(yīng)忌茶葉;服用雙黃連口服液時不吃大蒜;服用含薄荷的中藥不吃蟹肉等。
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51.8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6.5淡斑祛黃、美白肌膚之功,又能達到滋補潤澤。用于黯淡、萎黃、長斑或干燥的肌膚。
健客價: ¥58本品可以讓您改善面部肌膚干燥、缺水、褪皮等現(xiàn)象,讓您的肌膚變得飽滿水潤。使用時,清新淡雅的草木香味讓您身心舒暢,使用后,肌膚像綢緞一樣滋潤柔滑。長期使用可以出現(xiàn)嬰兒般水嫩透亮的肌膚。
健客價: ¥49調(diào)節(jié)油脂平衡,補充水分,改善皮膚狀況。用于抑制痤瘡、消除炎癥、淡化痕跡,又能保留皮膚的水分,防止皮膚干燥。
健客價: ¥98有效緩解牙齦上火出血紅腫等牙痛相關(guān)問題,平衡口腔微生態(tài)。
健客價: ¥43溫中補虛,調(diào)和肝脾,行氣止痛。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喜溫,反酸噯氣;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25清肝明目,疏風(fēng)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癥。用于風(fēng)熱感冒,目赤頭疼、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并可作清涼飲料。
健客價: ¥15傣醫(yī):別菲解逼,通喃補塔檔細,兵沙把暈。 中醫(yī):清熱解毒,祛濕退黃。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腹脹、納差、惡心、便溏、黃疸,急、慢性乙型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47彝醫(yī):嗨補里讓希習(xí)奴,乃讓希習(xí)奴。中醫(yī):活血化瘀,通絡(luò)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腰腿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癌癥疼痛。
健客價: ¥28利尿消腫。
健客價: ¥28補氣益血。
健客價: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