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藥的淵源
酒與醫(yī)素有不解緣,繁體“醫(yī)”字從“酉”,酉者酒也。酒性溫,味辛而苦甘,有溫通血脈,宣散藥力,溫暖腸胃,祛散風寒,振奮陽氣,消除疲勞等作用。醫(yī)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藥勢而達于臟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其實,酒是一種最好的溶媒,許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難以將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藥物,大多可借助于酒的這一特性而提取出來,并能充分發(fā)揮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藥效,這就是藥酒歷經數十年而不減其魅力的緣由所在。
藥酒的分類
中藥店出售的藥酒主要分為內服及外用兩大類。外用藥酒多由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及芳香辛竄的中藥配制而成,主要用于運動系統(tǒng)損傷的治療,如關節(jié)或肌腱扭傷,肌肉勞損或風濕神經疼痛等。如正骨水、骨友靈、樟腦酒等。
內服藥酒又分為治療和滋補兩類:治療藥酒就是針對某些病癥有治療效果的藥酒,如治療風濕關節(jié)痛的虎骨酒等;治療跌打損傷的跌打損傷酒等。由于用藥不同,治療效果也不同。滋補類的藥酒主要是保健酒,一般有補氣益血、健脾和胃等滋補功效,如枸杞酒、人參酒等。
藥酒≠保健酒
近年來保健酒品牌層出不窮,消費者越來越看不清楚保健酒和藥酒的分界線在哪里,似乎二者的意義出現(xiàn)了微妙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