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
相關(guān)配伍
1、治血熱頭痛,咽喉腫痛,經(jīng)血淋漓等婦女血癥:土茯苓與金銀花、訶子、梔子、川楝子、黃連、瞿麥配伍。(《中國醫(yī)學(xué)百科全書·蒙醫(yī)學(xué)》七味土茯苓湯)
2、治梅毒,淋病:土茯苓與金銀花、紫草茸、茜草、枇杷葉、草烏(制)、訶子、梔子、白云香、苘麻子、紅花、瞿麥、黑云香配伍。(《中國醫(yī)學(xué)百科全書·蒙醫(yī)學(xué)》十四味土茯苓湯)
用法用量
15~60g。
使用注意
肝腎陰虧者慎服。
1、《萬氏家抄方》:“不犯鐵器。”
2、《本草綱目》:“服時忌茶。”
3、《本草從新》:“肝腎陰虧者勿服。”
炮制方法
未切片者,浸泡,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長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薄片,邊緣不整齊。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shù)小亮點;以水濕潤后有黏滑感。氣微,味微甘、澀。
生理特性
攀緣灌木,根莖塊根狀,有明顯縮節(jié),著生多數(shù)須根。莖光滑。單葉互生;革質(zhì),披針形至橢圓狀極針形,長6~500px,寬1.2~125px,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脈3~5條;葉柄長1~50px,略呈翅狀,近基部具開展的葉鞘,葉鞘先端常變成2條卷須。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極短;小花梗纖細(xì),基部有多數(shù)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徑約4mm;花被裂片6,2輪;雄花的雄蕊6,花絲較花藥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線形,子房上位,3室,柱頭3歧,稍反曲。漿果球形,直徑6~8mm,熟時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長于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