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山西、陜西、吉林、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
性狀鑒別:
藥材
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3~15cm,直徑0.3~0.8cm。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有較密并深陷的橫皺紋、縱皺紋及裂紋,老根的橫皺紋較密更深陷,略呈結(jié)節(jié)狀。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棕黃色,木部黃白色,皮部易與木部剝離。氣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剌喉感。
飲片遠(yuǎn)志
呈圓柱形的段。外表皮灰黃色至灰棕色,有橫皺紋。切面棕黃色,中空。氣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制遠(yuǎn)志
形如遠(yuǎn)志段,表面黃棕色。味微甜。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心、腎、肺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苦泄溫通,入心、肺、腎經(jīng)。既助心陽、益心氣,使腎氣上交于心而安神益智,又祛痰而開竅,善治心神不安或痰阻心竅諸證。還祛痰止咳、消散癰腫,治痰多咳嗽及瘡癰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