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
狹葉番瀉主產(chǎn)于紅海以東至印度一帶,現(xiàn)盛栽于印度南端丁內末利,故商品又名印度番瀉葉或丁內末利番瀉葉,現(xiàn)埃及和蘇丹亦產(chǎn)。尖葉番瀉主產(chǎn)于埃及的尼羅河中上游地方,由亞歷山大港輸出,故商品又稱埃及番瀉葉或亞歷山大番瀉葉;現(xiàn)我國廣東省、海南省及云南西雙版納等地均有栽培。
產(chǎn)地妙記:
尖葉番瀉葉主產(chǎn)于埃及,狹葉番瀉葉主產(chǎn)于印度兩個文明古國,埃及的金字塔很尖,產(chǎn)尖葉番瀉葉。
直與扁倉并駕分享
采收加工
狹葉番瀉在開花前摘下葉片,陰干后分級,然后用水壓機打包。尖葉番瀉在9月間果實將成熟時,剪下枝條,摘取葉片曬干,按全葉與碎葉分別包裝。
性狀鑒別
狹葉番瀉
呈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5cm,寬0.4~2cm,葉端急尖,葉基稍不對稱,全緣。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淺黃綠色,無毛或近無毛,葉脈稍隆起。革質。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葉番瀉
呈披針形或長卵形,略卷曲,葉端短尖或微突,葉基不對稱,兩面均有細短毛茸。
性味歸經(jīng)
甘、苦,寒。歸大腸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沉降,味甘質黏滑潤,專入大腸,藥力頗猛。大量用能瀉積熱、通大便、行水消脹,少量用除積滯、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