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挖,洗凈,曬干。
性狀鑒別
本品長15~35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xì)。莖叢生,較細(xì),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后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shù)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灰綠色?;▎紊谇o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lán)紫色,長約1.2cm,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飲片為不規(guī)則的段。莖方柱形,中空,表面暗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多破碎;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唇形,棕黃色或淺藍(lán)紫色,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寒。歸肺、肝、腎經(jīng)。
性能特點(diǎn)
本品辛能行散,苦寒清泄,入肺、肝、腎經(jīng)。既清解熱毒與蛇毒,又散淤涼血而止血,還清熱利水而通淋消腫,尤善治毒
蛇咬傷、瘡腫與癌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