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
慈姑篇
【引經(jīng)據(jù)典】據(jù)《本草綱目》載:“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
【來源】澤瀉科慈姑屬宿根性水生草本。
【別名】慈菇、燕尾草、白地栗、燕尾草、芽菇等。
【性味歸經(jīng)】性涼,味苦甘。歸肝、肺經(jīng)。
【功能主治】主治痰核瘰疬、腫塊瘡癤、肺熱咳嗽、喘促氣憋、心悸心慌、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宜忌】
宜:孕婦臨產(chǎn)前或產(chǎn)后,或難產(chǎn),或胎衣不蝦時宜食;習(xí)慣性便秘者宜食;泌尿系結(jié)石患者宜食;咳嗽痰中帶血者宜食;貧血、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腳氣病、神經(jīng)炎患者宜食。
忌:婦女懷孕初期不宜多食。
慈姑的功效與作用
1.潤肺
慈姑滋陰潤肺,去除肺燥肺熱,使人呼吸暢通舒適。
2.護(hù)心
慈姑保護(hù)心臟,保護(hù)心肌細(xì)胞,預(yù)防或是緩解心悸、心率失常等。
3.解毒
慈姑增加免疫細(xì)胞的活性,消除體內(nèi)的有害物質(zhì)。
4.利尿消腫
慈姑能清除體內(nèi)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進(jìn)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
慈姑的營養(yǎng)價值
慈姑是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于蓮藕和荸薺,僅次于芡實。磷的含量要比甘薯高出11倍,維生素B12含量也很豐富。慈姑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同時慈姑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熱、潤肺止咳的作用。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腫、利尿,可用來治療各種無名腫毒。
慈姑的選購與儲藏
挑選慈姑的時候,應(yīng)注意一定要選擇那些形狀完整、有光澤有重量感、結(jié)實無裂開或缺損、紋路明顯、無皺縮紋或變色、不腐爛的塊根。
暫時吃不完的慈姑,可以選擇泥藏的方法來貯藏和保鮮。
養(yǎng)生藥膳
煎慈姑餅
主料:慈姑1000克,草魚250克。
輔料:蝦米50克,臘肉(生)70克。
調(diào)料:白砂糖15克,鹽8克,味精4克,胡椒粉3克,黃酒5克,蠔油5克,植物油30克。
做法:
1.將慈菇去皮洗凈磨成茸;
2.草魚宰殺治凈,片取去皮凈肉剁爛成茸;
3.蝦米、臘肉(肥臘肉)分別切成米粒狀;
4.將慈菇茸、魚肉茸、蝦米、臘肉米一同用盆盛起,加入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攪勻,成為餅料;
5.取方盤一個,輕抹一層油,將餅料倒入,攤平;
6.旺火燒沸蒸鍋,放入餅料蒸10分鐘至熟,取出晾涼,切成日字形小塊,成為慈菇餅;
7.食用時,逐件排在鍋中,下油煎至兩面金黃色,烹入黃酒、蠔油上碟便成。
慈姑燒雞
材料:仔公雞半只,慈姑,菜油,生姜,大蔥,胡椒(10粒),精鹽,醬油,味精,水豆粉適量。
做法:
1、雞斬小塊,慈姑去皮,生姜拍破,蔥白切長段;精鹽、醬油、味精、水豆粉對成滋汁;
2、菜油燒熟,下雞塊、生姜炒3―5分鐘,加高湯、精鹽、下慈姑燒熟,勾入滋汁,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