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原文】味苦,平。主補中,安五臟,養(yǎng)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生山谷。
【原植物】為木犀科植物女貞LigustrumlucidumAit.的成熟果實。
【形態(tài)特征】常綠灌木或喬木,高達25m。樹皮灰褐色,疏生圓形或長圓形皮孔。單葉對生,葉柄具溝;葉片革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圓錐花序頂生,花無梗;花萼無毛;花冠裂片反折;雄蕊和花冠裂片略等長;柱頭棒狀。核果腎形或近腎形,深藍黑色,被白粉。
【性味功效】甘、苦,涼。滋補肝腎,烏發(fā)明目。
【古方選錄】《醫(yī)醇賸義》女貞湯:女貞子四錢,生地黃、龜板各六錢,當歸、茯苓、石斛、天花粉、萆薢、牛膝、車前子各二錢。用法:水煎服。主治:腎受燥熱,淋濁溺痛,腰腳無力。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入丸散。黃酒拌蒸減苦寒之性,使滋補之力增加。
【現(xiàn)代研究】化學研究顯示含齊墩果酸,女貞子酸,女貞子苷,熊果酸,β-谷甾醇,槲皮素,女貞子多糖,氨基酸,揮發(fā)油及銅、鐵、鋅、錳等。藥理研究顯示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抗炎,增強細胞免疫,降血脂,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和降血糖等作用。現(xiàn)代臨床用于治療頑固性失眠,慢性萎縮性胃炎,高脂血癥,冠心病,口腔潰瘍,急性結膜炎紅腫及神經衰弱失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