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原文】味辛,溫。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頭痛,長肌膚,悅顏色。一名鬼卿,一名地新。生山谷。
【原植物】為傘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sinenseOliv.或遼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的根及根莖。
【形態(tài)特征】藁本: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中空,表面有縱直溝紋。葉互生,基生葉三角形,2回羽狀全裂,最終裂片3~4對,卵形,先端漸尖;莖上部的葉具擴展葉鞘。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苞片羽狀深裂;小傘形花序有花多數;花小,無花萼;花瓣5,白色;雄蕊5,花絲細軟;子房卵形,下位,2室。雙懸果廣卵形。
【性味功效】辛,溫。發(fā)散風寒,祛風濕,止痛。
【古方選錄】《雞峰普濟方》藁本散:藁本適量。用法:研細末,先以皂角水擦動面上、鼻上赤處,拭干;以蜂蜜水或冷水調藁本末調凃,干后再用。主治:面上、鼻上赤。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陰虛虧虛、肝陽上亢、火熱內盛之頭痛者忌用。
【現代研究】化學研究顯示含新蛇床酞內脂,蛇床酞內脂,檸檬烯,松油醇A,肉豆蔻醚,藁本內酯和甲基丁香酚等。藥理研究顯示有抑菌,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降壓,抗炎和平喘等作用?,F代臨床用于治療感冒頭痛,胃痙攣疼痛和神經性皮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