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原文】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瘧,五痔,陰蝕,濕痹,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久服,輕身不饑。一名神屋。生池澤。
【原動物】為龜科動物烏龜Chinemys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
【形態(tài)特征】動物體呈扁圓形,腹背均有堅硬的甲。頭形較粗略方,頭頂前半部平滑,略呈三角形;鼓膜圓形明顯。吻端尖圓,頜無齒而成角喙。背腹兩甲等長。甲由骨板組成,骨板外被鱗甲,甲長約12cm,寬8.6cm。四肢扁平,指、趾間具噗。尾短而細,頭、四肢及尾均能縮入殼內(nèi)。
【性味功效】甘、咸,微寒。滋陰潛陽,益腎強骨,養(yǎng)血補心,固經(jīng)止崩。
【古方選錄】《丹溪心法》大補陰丸:熟地黃(酒蒸),龜板(酥炙)各六兩,黃柏、知母各四兩。用法:豬脊髓、蜂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鹽湯送下。功效: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火旺證。癥見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或消渴易饑等。
【用法用量】煎服,9~24g,打碎先煎。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現(xiàn)代研究】化學(xué)研究顯示含骨膠原,角蛋白,氧化鈣,氧化鎂,脂類,蛋白質(zhì),甾類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及鈣、磷、鎂等。藥理研究顯示能顯著降低甲狀腺機能,降低血清中紅細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血漿粘度,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興奮子宮和延緩衰老等作用?,F(xiàn)代臨床用于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結(jié)核病,糖尿病,小兒骨發(fā)育不良,佝僂病,高血壓病,慢性腎炎和神經(jīng)衰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