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原文】味咸,寒。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辟蠱毒、惡鬼不祥,安心氣,常不厭寐。久服,強筋骨,輕身。生川谷。
【原動物】為??苿游镔惣恿缪騍aigatataricaLinnaeus的角。
【形態(tài)特征】動物體形中等。頭型較特別,耳廓短小,眼眶突出。鼻端大,鼻中間具槽,鼻孔呈明顯的筒狀,整個鼻子呈腫脹鼓起。雄羊具角1對,不分叉,角自基部長出后幾乎豎直向上,至生長到整個角的1/3高度時,二角略向外斜,接著又往上,往里靠近再又微微向外,最后二角相向略往內(nèi)彎。角尖端平滑,而下半段具環(huán)棱。角呈半透明狀,黃蠟色。整個體色呈灰黃色,但體側(cè)較灰白。冬季時毛色顯得更淡。
【性味功效】咸,寒。平肝息風(fēng),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古方選錄】《太平圣惠方》羚羊角散:羚羊角屑半兩,澤瀉半兩,甘菊花一兩,葳蕤半兩,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半兩。用法:搗粗散,每服三錢,水煎,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主治:眼卒生白翳膜。
【用法用量】煎服,1~3g,另煎2小時以上;或磨汁、入丸散,每次0.3~0.6g。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
【現(xiàn)代研究】化學(xué)研究顯示含磷酸鈣,角蛋白及不溶性無機鹽等。藥理研究顯示有抑制中樞,解熱,鎮(zhèn)痛等作用?,F(xiàn)代臨床用于治療急性傳染病發(fā)熱致神昏痙厥、譫語發(fā)狂,癲癇搐搦,急性角膜炎眼目紅腫,高血壓病眩暈和神經(jīng)衰弱失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