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苗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菊的幼嫩莖葉,味甘微苦,性涼。入肺、肝、膽三經(jīng)。功效主治清肝膽熱,益肝氣,明目去翳。治頭風眩暈,目翳。
藥用部位
菊的幼嫩莖葉。
性味歸經(jīng)
《本草求原》:“甘微苦,涼。”入肺、肝、膽三經(jīng)。
功效主治
清肝膽熱,益肝氣,明目去翳。治頭風眩暈,目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研未。外用:煎水熏洗。
古籍考證
出自《得配本草》。
相關選方
①治久患頭風眩悶,頭發(fā)干落,胸中痰結:白菊苗,搗末。先灸兩風池各二七壯,后空腹取藥一方寸匕,和無灰酒服之,日再,漸加三方寸匕。若不欲飲酒者,但和羹粥汁服之亦得。(《天寶單方圖》)
?、谇迥繉幮模焊示諗亻L嫩頭叢生葉,摘末洗凈,細切,入鹽同米煮粥,食之。(《遵生八箋》菊苗粥)
?、壑闻岁幠[:甘菊苗搗爛煎湯,先熏后洗。(《世醫(yī)得效方》)
各家論述
《本草求原》:清肝膽熱,益肝氣,明目去翳;同花浸酒(加南棗、杞子更妙)治頭風眩暈欲倒。作羹、煮粥亦可。
名稱考證
玉英(《金匱玉函方》),菊花苗(《得配本草》)
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健客價: ¥15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
健客價: ¥41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腫。主外感風或風溫初起;發(fā)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疔瘡腫毒。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健客價: ¥38.8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腫。主外感風或風溫初起;發(fā)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疔瘡腫毒。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健客價: ¥38.8膳食補充劑。
健客價: ¥11請按產品說明書或在醫(yī)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健客價: ¥85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健客價: ¥55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健客價: ¥114防上火、厭食。
健客價: ¥8.8消暑降火。
健客價: ¥9抗菌消炎。用于前列腺炎及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健客價: ¥20.5提高寶寶清火的效果,飲品類清火。
健客價: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