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寒涼,歸肺經(jīng)。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實熱、熱毒、濕邪、疾熱為患的肺癰、瘡瘍腫毒、痔瘡便血、脾胃積熱等。現(xiàn)代藥理實驗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性味
《別錄》:味辛,微溫。
《履巉巖本草》:性涼,無毒。
《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綱目》:辛,微溫,有小毒。
《醫(yī)林纂要》:甘辛咸。
歸經(jīng)
《本草經(jīng)疏》:入手太陰經(jīng)。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jīng)。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濕疹,禿瘡,疥癬。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用藥忌宜
虛寒癥及陰性外瘍忌服。
《別錄》:多食令人氣喘。
孟詵:久食之,發(fā)虛弱,損陽氣,消精髓。
相關配伍
1外感風寒,痰熱喘咳:配桑白皮、黃芩等。
2肺癰吐膿:單用或配冬瓜子、桃仁、鮮蘆根、桔梗、甘草等。
3痔瘡墜痛:煎湯熏洗。
臨床應用
復方應用
治肺癰吐膿吐血:魚腥草、天花粉、側柏葉等分。煎湯服之。(《滇南本草》)
治肺癰:蕺,搗汁,入年久芥菜鹵飲之。(《本草經(jīng)疏》)
治病毒性肺炎,支氣管炎,感冒:魚腥草、厚樸、連翹各三錢。研末,桑枝一兩,煎水沖服藥末。(《江西草藥》)
治肺病咳嗽盜汗:側耳根葉二兩,豬肚子一個。將側耳根葉置肚子內(nèi)燉湯服。每日一劑,連用三劑。(《貴州民間方藥集》)
治痢疾:魚腥草六錢,山查炭二錢。水煎加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治熱淋、白濁、白帶:魚腥草八錢至一兩。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治痔瘡:魚腥草,煎湯點水酒服,連進三服。其渣熏洗,有膿者潰,無膿者自消。(《滇南本草》)
治慢性鼻竇炎:鮮蕺菜搗爛,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數(shù)次。另用蕺菜七錢,水煎服。(《陜西草藥》)
治癰疽種毒:魚腥草曬干,研成細末,蜂蜜調(diào)敷。未成膿者能內(nèi)消,已成膿者能排膿(陰疽忌用)?!督髅耖g草藥》)
治疔瘡作痛:魚腥草搗爛敷之,痛一、二時,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積德堂經(jīng)驗方》)
治婦女外陰瘙癢,肛癰:魚腥草適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治惡蛇蟲傷:魚腥草、皺面草、槐樹葉、草決明。一處杵爛敷之。(《救急易方》)
應用復方
痢疾:魚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感冒發(fā)燒:細葉香茶菜20克,魚腥草16克,水煎服,或?qū)⑸纤幑惭屑毮?,煎煮濾液濃縮,并與細末混合壓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兒酌減。
流行性腮腺炎:新鮮魚腥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以膠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肺膿瘍:魚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沖服。也可鮮草洗凈炒菜吃,或用魚腥草5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急性黃疸性肝炎:鮮魚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10劑。
習慣性便秘:魚腥草5~10克,用白開水浸泡10~12分鐘后代茶飲。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10天為一個療程。
尿路感染:尿頻澀痛:取鮮草50克或干品30克,煎服。
急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咳嗽痰中帶血:用魚腥草30克,甘草6克,車前草30克,水煎服。
皮膚?。河悯r品搗汁涂敷,或煎汁口服,均有清熱消腫、除痱止癢的作用。用全草煎水外洗治天皰瘡、腳癬。
癰癤發(fā)背、疔瘡腫毒(不論已破潰或未破潰):用濕紙包裹鮮魚腥草,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搗爛,涂敷患處。
子官內(nèi)膜炎、官頸炎、附件炎、赤白帶、及小腹痛:魚腥草30~6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
毒蛇咬傷:取魚腥草62.5克,鹽膚木根31.25克,黃仔葉根l5.6克,飛揚草31.5克,煎水外洗用于毒蛇咬傷。
治療痔瘡:把魚腥草洗干凈(量的多少根據(jù)鍋的大小定,沒有特定要求,但越多越好)。放在鍋里用水煮開,然后把水和魚腥草放到痰盂里,直接坐在上面蒸。等水快涼的時候用水洗一下痔瘡患出,效果非常好,長期使用不容易復發(fā)。
各家論述
《名醫(yī)別錄》:主蠼螋溺瘡。
《日華子本草》:淡竹筒內(nèi)煨,敷惡瘡白禿。
《履巉巖本草》:大治中暑伏熱悶亂,不省人事。
《滇南本草》:治肺癰咳嗽帶膿血,痰有腥臭,大腸熱毒,療痔瘡。
《本草綱目》:散熱毒癰腫,瘡痔脫肛,斷店疾,解硇毒。
《醫(yī)林纂要》:行水,攻堅,去瘴,解暑。療蛇蟲毒,治腳氣,潰癰疽,去瘀血。
陳念祖:生搗治嘔血。
《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消水腫,去食積,補虛弱,消膨脹。
《嶺南采藥錄》:葉:敷惡毒大瘡,能消毒;煎服能去濕熱,治痢疾。
《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生葉:烘熱外貼,為發(fā)泡藥,可治瘡癬。凡疥癬腫脹,濕疹,腰痛等可作浴湯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絞痛發(fā)作。
《中國藥植圖鑒》: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劑。
《常用中草藥手冊》:消炎解毒,利尿消腫。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膿瘍,尿路炎癥及其它部位化膿性炎癥,毒蛇咬傷。
《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乳腺炎,蜂窩織炎,中耳炎,腸炎。
民族用藥
阿昌藥哈撒奶、那齊: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腮腺炎,黃疸性肝炎《德宏藥錄》。、
白藥些粗:全草治感冒咳嗽,發(fā)燒《滇藥錄》。筆色,些粗:全株治肺膿瘍,泌尿系感染,腎炎水腫,癰瘡等癥《滇省志》、《民族藥志一》。
布朗藥杷歪:全株外用于洗瘡癰,天泡瘡《滇省志》。Pakwai把歪:全草治感冒咳嗽,發(fā)燒《滇藥錄》。杷歪:全草主治癰瘡,天泡瘡,天花《民族藥志一》。
崩龍藥nbiaijameed別簪?。喝葜胃忻翱人?,發(fā)燒《滇藥錄》。別簪婀:根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民族藥志一》。
布依藥戈便外:根或全草主治肺癆咳嗽《民族藥志一》。
傣藥帕薅銅:全草治感冒,咳嗽,發(fā)燒《版納傣藥》。帕靠冬:全草用于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傣醫(yī)藥》。帕蒿懂(西傣):全株治感冒咳嗽,發(fā)燒;帕懷(德傣):全株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腮腺炎,黃疸性肝炎《滇省志》。帕薅銅(西傣):全草治感冒咳嗽,發(fā)燒;帕懷(德傣):根治咳嗽,發(fā)熱《滇藥錄》。帕蒿當,帕淮:全草或根主治感冒發(fā)燒,外傷出血《民族藥志一》。帕薅銅:全草用于感冒咳嗽,發(fā)燒《傣藥錄》。
侗藥尚吻Sangpwadc,吻巴得亞(Wadcbavdeesyak):全草主治賓楔括(爛腳丫),耿并蜱(火牙)《侗醫(yī)學》。wuen聞(三江語):全草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肺膿瘍,腎炎,腮腺炎,外用治無名腫毒初起《桂藥編》。洼托,聞:全草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肺炎,肺膿瘍,腮腺炎《民族藥志一》。叫甲:全草治無名腫毒早期。
哈尼藥莫細:全草治肝炎,早期肝硬化,眼結膜炎《哈尼藥》。殼沙泥骨:全株治腹脹,支氣管炎《滇省志》、《民族藥志一》。
景頗藥廳克:全株治哮喘,肺炎《滇省志》、《民族藥志一》。側耳根,dvingjveq: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腮腺炎,黃疸性肝炎《德宏藥錄》。
基諾藥杷咖睹:全株治肺炎,支氣管炎《滇省志》、《民族藥志一》。桑別達雌:根或全草治扁桃體炎,肺炎,氣管炎,痢疾,乳腺炎《基諾藥》。
朝藥哦聲嘈,則車:全草主治肺炎《民族藥志一》。
苦聰人模基我:全株主治感冒《滇省志》、《民族藥志一》。
拉祜藥疵破學:根主治消化不良;全草主治咳喘,咽喉痛,痄腮《民族藥志一》。
僳藥擦杯肋:根莖治消化不良《滇省志》。擦敗俄:莖、葉治扁桃體炎,肺膿瘍,肺炎,支氣管炎,泌尿系感染,腎炎水腫,腸痢疾等癥;外用鮮草搗敷治癰癤腫毒,毒蛇咬傷等癥《怒江藥》。擦,杯學,擦杯肋:根主治消化不良;全草主治咳喘,咽喉痛,痄腮《民族藥志一》。
毛南藥Mawa馬哇(環(huán)江語):全草用于發(fā)熱氣喘《桂藥編》、《民族藥志一》。
苗藥Reibndud(銳都),Vobdiuk(窩丟),Uabdiek(蛙丟),Roubdruk(茹丟):全草治發(fā)燒,胸痛,咳嗽《苗醫(yī)藥》。Vobdiuk(窩丟):全草主治發(fā)燒,胸痛,咳嗽,虛癆,腹瀉《苗藥集》。節(jié)摸:全草治肺炎,百日咳,肺熱咳嗽,熱毒斑痧,胸膜炎,氣管炎,流行性腮腺炎,黃疸性肝炎,牙痛,泌尿系感染,癌癥《湘藍考》。Wudu(烏杜)(融水語):全草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肺膿瘍《桂藥編》。窩丟,烏杜:全草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肺炎,胃腸炎《民族藥志一》。
納西藥阿玉:全株治消化不良,腸胃炎,肺炎,肺氣腫《滇省志》。阿玉:全草主治肺氣腫,肺炎,胃腸炎,消化不良《民族藥志一》。
怒藥郝遮:全草主治感冒咳嗽,肺炎《民族藥志一》、《滇省志》。
普米藥魚新草:全株治感冒咳嗽,肺炎,腹脹,胃疼《滇省志》。魚新草:全草主治肺炎,咳嗽,胃痛,腹脹《民族藥志一》。
畬藥臭積草,草攝,臭草,臭蕺:全草治扁桃體炎,肺膿瘍,肺炎,氣管炎,泌尿系感染,腎炎水腫,腸炎,痢疾,乳腺炎,蜂窩組織炎,中耳炎,毒蛇咬傷《畬醫(yī)藥》。臭菜:全草主治風熱感冒,肺炎,肺結核,夏令中暑,婦女經(jīng)閉,毒蛇咬傷《民族藥志一》。
水藥罵偉邯,折耳根,肺形草:根治肺炎《水醫(yī)藥》。嘛瓦:全草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肺炎,胃腸炎《民族藥志一》。
佤藥西歐愛:全株治尿痛,尿澀《滇省志》。狗屁菜,蕺菜:全草治肺熱咳嗽,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尿道感染《中佤藥》。日四歐愛,西歐愛:全草主治小便時疼痛,尿澀《民族藥志一》。
瑤藥Ganmemo(干么默),Ying-momei(英摸美)(金秀語):全草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肺膿瘍《桂藥編》。干么默,英摸美:全草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肺炎,肺膿瘍《民族藥志一》。魚腥草:用于肺熱咳嗽,尿路感染。
壯藥慈位:根莖治腎炎《滇省志》。Caiwei(菜偽)(那坡語),Ceshui(測穗)(大新語),Chawei(茶喂)(靖西語),Choucai(臭菜)(永福語):全草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肺膿瘍,小兒疳積,血尿《桂藥編》。棵辛別,慈位,臭菜,巴喂冷,測穗,茶喂,菜偽:根莖主治腎炎:全草主治肺結核,痢疾,高血壓,疔瘡腫毒,腳癬,感冒發(fā)熱,咳嗽,肺炎,肺膿腫,小兒疳積,血尿《民族藥志一》。[4]
彝藥字烏:根莖主治瘡毒,大瘡,咳嗽,食積,飲食不化,腹脹,胃痛,風疹,癢疙瘩等:臨床治療肺炎,肺膿瘍,慢性氣管炎,百日咳,化膿性關節(jié)炎,慢性宮頸炎,皮膚科疾患(皰疹)以及預防鉤端螺旋體病有效《彝植藥》。查此阿:全株治昏厥不省人事《滇省志》。臭菜尖:嫩枝尖治肺癰,腸癰,血痢,熱淋,瘡毒《哀牢》。查此阿:帶根全草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濕疹,禿瘡,疥癬,癌癥,泌尿系感染等《楚彝本草》。
德昂藥帕懷: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腮腺炎,黃疸性肝炎《德民志》、《德宏藥錄》。別簪阿:根莖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滇省志》。
藏藥牙折觸威莪:全草治肺結核,肺膿腫,肺炎,水腫,尿道炎,白帶,子宮內(nèi)膜炎:外用煎水洗痔瘡;鮮草搗爛外敷治癰癤腫毒《藏本草》。尼牙折觸威莪:全草治肺結核,水腫《青藏藥鑒》。捏芝卓維奧:全草用于肺癆,肺癰,淋癥,腎臟水腫,子宮內(nèi)膜炎,瘡癤癰腫《中國藏藥》。
土家藥尚巖席(shanyanxir):全草治痢疾,肺熱吐膿;外用治青水瘡,瘡癤癰痛《土家藥》。
茶、飲料
扁桃體炎、咽炎:鮮魚腥草泡水當茶飲,或烹食炒熟當菜吃。
咳嗽、痰多、痰黃:魚腥草洗凈(量多少隨人定),放入干凈的鍋里放水(水不要讓太多,若喝一碗放入兩碗清水)煮,煮開時放入適量的冰糖,小火再煮五分鐘,關火。放涼了倒出汁水喝。有化痰之效。
臨床報道魚腥草廣泛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膿瘍、癌性胸水、肺癌、宮頸糜爛、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黃疸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多種病癥。國外還從魚腥草中分離出一種防癌抗癌物質(zhì);除對胃癌有效外,并對中晚期肺癌、絨毛膜癌、惡性葡萄胎、直腸癌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在日本,魚腥草受到青睞,除采用傳統(tǒng)漢方、藥膳食療外,還以功能性保健食品(茶、飲料等)方式應用。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揮發(fā)油、內(nèi)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兩者并有特異臭氣。還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說的魚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亞硫酸氫銷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絲桃甙(hy-perin),蕓香甙(rutin),綠原酸(chlorogenic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葉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
相關論述
1《名醫(yī)別錄》:“主蠼螋溺瘡。”
2《日華子本草》:“淡竹筒內(nèi)煨,敷惡瘡白禿。”
3《履巉巖本草》:“大治中暑伏熱悶亂,不省人事。”
4《滇南本草》:“治肺癰咳嗽帶膿血,痰有腥臭,大腸熱毒,療痔瘡。”
5《本草綱目》:“散熱毒癰腫,瘡痔脫肛,斷店疾,解硇毒。”
6《醫(yī)林纂要》:“行水,攻堅,去瘴,解暑。療蛇蟲毒,治腳氣,潰癰疽,去瘀血。”
7陳念祖:“生搗治嘔血。”
8《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消水腫,去食積,補虛弱,消膨脹。”
9《嶺南采藥錄》:“葉:敷惡毒大瘡,能消毒;煎服能去濕熱,治痢疾。”
10《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生葉:烘熱外貼,為發(fā)泡藥,可治瘡癬。凡疥癬腫脹,濕疹,腰痛等可作浴湯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絞痛發(fā)作。”
11《中國藥植圖鑒》:“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劑。”
12《常用中草藥手冊》:“消炎解毒,利尿消腫。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膿瘍,尿路炎癥及其它部位化膿性炎癥,毒蛇咬傷。”
13《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乳腺炎,蜂窩織炎,中耳炎,腸炎。”
益肺清化膏: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適用于氣陰兩虛所致氣短、乏力、咳嗽、咯血、胸痛;晚期肺癌見上述證候者的輔助治療。 生血丸:補腎健脾,填精養(yǎng)血。用于脾腎虛弱所致的面黃肌瘦、體倦乏力、眩暈、食少、便溏;放、化療后全血細胞減少及再生障礙性貧血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3600益肺清化膏: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適用于氣陰兩虛所致氣短、乏力、咳嗽、咯血、胸痛;晚期肺癌見上述證候者的輔助治療。 鴉膽子油軟膠囊:抗癌藥。用于肺癌,肺癌腦轉移,消化道腫瘤及肝癌的輔助治療劑。
健客價: ¥5000益肺清化膏: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適用于氣陰兩虛所致氣短、乏力、咳嗽、咯血、胸痛;晚期肺癌見上述證候者的輔助治療。 西黃丸(10瓶裝):清熱解毒,和營消腫。用于癰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腫等。
健客價: ¥4000彝醫(yī):嗨補里讓希習奴,乃讓希習奴。中醫(yī):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腰腿痛,風濕關節(jié)痛,癌癥疼痛。
健客價: ¥28苗醫(yī):布苯怡象,麥靚麥韋艿曲靳,怡窩雄訪達用于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精神不振。 中醫(yī):解毒散結,補氣養(yǎng)血。用于中晚期癌癥的輔助治療以及癌癥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屬氣血兩虛者。
健客價: ¥134用于益氣健脾,理氣化痰,活血祛瘀合并化療具有改善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胃腸癌,乳腺癌,中醫(yī)脾虛痰瘀證所致的氣短,面色晄白,胸痛,納谷少馨,胸脅脹滿等癥狀 的作用,可提高患者化療期間的生活質(zhì)量。對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合并NP(NVB、PDD)及MVP(MMC、VDS、PDD)方案化療時,在抑制腫瘤方面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健客價: ¥224破血消瘦,攻毒蝕瘡。用于原發(fā)性肝癌、肺癌、直腸癌、惡性淋巴瘤、婦科惡性腫瘤等。
健客價: ¥115抗癌藥。用于肺癌,肺癌腦轉移,消化道腫瘤及肝癌的輔助治療劑。
健客價: ¥112抗癌藥。用于肺癌,肺癌腦轉移,消化道腫瘤及肝癌的輔助治療劑。
健客價: ¥68抗癌藥。用于肺癌,肺癌腦轉移,消化道腫瘤及肝癌的輔助治療劑。
健客價: ¥95愛全樂作為支氣管擴張劑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引起的支氣管痙攣維持治療,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愛全樂可與吸入性β受體激動劑合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痙攣。
健客價: ¥54抗癌藥。用于肺癌,肺癌腦轉移,消化道腫瘤及肝癌的輔助治療劑。
健客價: ¥78抗癌藥。用于肺癌,肺癌腦轉移,消化道腫瘤及肝癌的輔助治療劑。
健客價: ¥168用于風濕痛、關節(jié)痛、神經(jīng)痛。與小劑量放射合并用于肺癌;亦用于單純硅肺I、II、III期及各期煤硅肺。
健客價: ¥190抗癌藥。用于肺癌、肺癌腦轉移,消化道腫瘤及肝癌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85本品主要用于緩解哮喘或慢性組塞性肺部疾病人的支氣管痙攣,及急性預防運動誘發(fā)的哮喘,或其他過敏原誘發(fā)的支氣管痙攣。
健客價: ¥290緩解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其它肺部疾病所合并的支氣管痙攣。
健客價: ¥130祛邪散結。用于氣虛痰瘀所致的中晚期肺癌化療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280培元固本,補益氣血。與化療配合用藥,有助于提高原發(fā)性肺癌、肝癌的療效,可改善腫瘤患者的氣虛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健客價: ¥168小細胞肺癌,惡性淋巴瘤。
健客價: ¥1100消癥化瘀。用于原發(fā)性肝癌、肺癌。
健客價: ¥64益氣養(yǎng)陰,消腫散結。適用于手術前及不宜手術的脾虛痰濕型、氣陰兩虛型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
健客價: ¥235解毒化瘀,扶正固本。適用于肺癌、肝癌、胃癌化療合并用藥,具有減毒增效的作用。
健客價: ¥398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祛邪扶正。配合放、化療治療腫瘤有增效、減毒作用;單獨使用可用于不適宜放、化療的肺癌患者的治療。
健客價: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