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前者習稱“北五味子”,后者習稱“南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jīng)。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之功效。常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心悸失眠。滋補強壯,藥用價值極高,有強身健體之效,與瓊珍靈芝合用治療失眠。
功能主治
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
?、佟侗窘?jīng)》: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②《別錄》:養(yǎng)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邸度杖A子本草》:明目,暖水臟,治風,下氣,消食,霍亂轉(zhuǎn)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反胃,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壯筋骨。
?、芾铌剑荷蛑箍?。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
?、萃鹾霉牛褐未仍锼裕瑝阉?zhèn)陽。
?、蕖侗静菝审堋罚猴L寒咳嗽,南五味為奇,虛損勞傷,北五味最妙。
?、摺侗静萃ㄐ罚汗叹瑪亢?。
斂肺止咳:用于肺腎兩虛之虛咳、氣喘,常與補腎藥合用。
澀精止瀉:用于遺精、久瀉。治遺精常配桑螵蛸、煅龍骨;治久瀉常配肉豆蔻、芡實。
生津斂汗:用于陰液不足之口干渴、盜汗,常配麥冬、生牡蠣。
凡一切氣血耗散之休克、虛脫,皆可配補藥用之。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煎水洗。
相關(guān)配伍
1、治肺虛寒:五味子,方紅熟時,采得,蒸爛、研濾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貯,作湯,時時服。(《本草衍義》)
2、治白濁及腎虛,兩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兩,炒赤為末,用醋糊為丸,醋湯送下三十丸。瀉用蘄艾湯吞下。(《經(jīng)驗良方》五味子丸)
3、治夢遺虛脫:北五味子一斤,洗凈,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溫水將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濾過,置砂鍋內(nèi),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鍋斤兩外,煮至二斤四兩成膏為度。待數(shù)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滾湯調(diào)服。(《醫(yī)學入門》:五味子膏)
4、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濕熱火行,金為火制,絕寒水生化之源,致肢體痿軟,腳欹眼黑:人參五錢,五味子、麥門冬各三錢。水煎服。(《千金方》生脈散)
5、治瘡瘍潰爛,皮肉欲脫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本草新編》)
各家論述
1.孫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遇夏月季夏之間,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黃芪、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檗煎湯服,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涌出。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
2.《本草衍義》:五味子,《本經(jīng)》言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端幮哉摗芬灾^除熱氣,《日華子》又謂暖水臟,又曰除煩熱。后學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虛寒,則更不取除煩熱之說。補下藥亦用之。入藥生曝不去子。
3.《注解傷寒論》:《內(nèi)經(jīng)》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藥、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氣而安肺。
4.《用藥心法》:(五味子)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以此藥與干姜同用治之。
5.《本草衍義補遺》:五味子,今謂五味,實所未曉,以其大能收肺氣,宜其有補腎之功,收肺氣非除熱乎?補腎非暖水臟乎?食之多致虛熱,蓋收腎之驟也,何惑之有?火熱嗽必用之。
6.《丹溪心法》:黃昏嗽者,是火氣浮于肺,不宜用涼藥,宜五味子、五倍子斂而降之。
7.《本草會編》:五味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者;風寒在肺,宜用南者。
8.《綱目》:五味子,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
9.《本草經(jīng)疏》:五味子主益氣者,肺主諸氣,酸能收,正入肺補肺,故益氣也。其主咳逆上氣者,氣虛則上壅而不歸元,酸以收之,攝氣歸元,則咳逆上氣自除矣。勞傷贏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別錄》養(yǎng)五臟,除熱,生陰中肌者,五味子專補腎,兼補五臟,腎藏精,精盛則陰強,收攝則真氣歸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則精自生,精生則陰長,故主如上諸疾也。
10.《本草匯言》:五味子,斂氣生津之藥也。故《唐本草》主收斂肺虛久嗽耗散之氣。凡氣虛喘急,咳逆勞損,精神不足,脈勢空虛,或勞傷陽氣,肢體贏瘦,或虛氣上乘,自汗頻來,或精元耗竭,陰虛火炎,或亡陰亡陽,神散脈脫,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斂生津,保固元氣而無遺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腎,入肺有生津濟源之益,入腎有固精養(yǎng)髓之功。
11.《藥品化義》:五味子,五味咸備,而酸獨勝,能收斂肺氣,主治虛勞久嗽。蓋肺性欲收,若久嗽則肺焦葉舉,津液不生,虛勞則肺因氣乏,煩渴不止,以此斂之、潤之,遂其臟性,使咳嗽寧,精神自旺。但嗽未久不可驟用,恐肺火郁遏,邪氣閉束,必至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
12.《本經(jīng)疏證》:五味子所治之證,《傷寒》僅言咳逆,《金匱要略》則兼言上氣,如射干麻黃湯之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小青龍加石膏湯之肺脹咳逆上氣,煩躁而喘也。夫傷寒有傷寒之關(guān)鍵,無論其為太陽、少陽、少陰,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干姜;雜證自有雜證之體裁,即咳而脈浮,厚樸麻黃湯主之一語,已通概全書大旨,試觀《金匱要略》中有脈沉而用五味子者否?蓋五味子原只能收陽中之陰氣,余則皆非所宜。
13.《本草求原》:五味子,為咳嗽要藥,凡風寒咳嗽,傷暑咳嗽,傷燥咳嗽,勞傷咳嗽,腎水虛嗽,腎火虛嗽,久嗽喘促,脈浮虛,按之弱如蔥葉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先賢多疑外感用早,恐其收氣太驟,不知仲景傷寒咳喘,小青龍湯亦用之,然必合細辛、干姜以升發(fā)風寒,用此以斂之,則升降靈而咳嗽自止,從無舍干姜而單取五味以治咳嗽者。丹溪又謂其收肺氣之耗散,即能除熱;潛江亦謂其滋肺以除熱,補腎以暖水,而聯(lián)屬心腎;凡嗽在黃昏,是虛火浮入肺中,忌用寒涼,止宜重用五味以斂降,此則不合干姜,而合炒麥冬者也??傊?,肺氣隨陰以下降,則氣化精而精盈,腎水從陽以上布,則精化氣而氣盛,陰陽二氣,實一氣之變動,以肝為關(guān)捩子,五味專精于肝,而交合肺腎,故其效如此,有不同于他味之酸斂者。肺氣陽中有陰,故能降,治肺氣以陰降為主。然元氣之降,先本于升,五味升降咸備,所以陽邪傷陰,固宜清陽,以之收陽;陰邪傷陽,亦宜此辛溫暢陽,而寓收陰。東垣謂寒喘熱喘,不能舍五味者此也,惟外邪雜病不關(guān)肺氣者忌。
14.《本草正義》:陰火上沖激肺之嗽,陽虛火浮,故當黃昏陰盛之時,虛焰發(fā)動,乃始作嗽,宜以收攝肺腎為治。然惟脈虛、舌紅、無痰者乃合,若舌膩有痰,亦當知所顧忌。
民族用藥
《藥典》。
【藏藥】達智:果實用于消化不良,腸炎腹瀉,嘔吐呃逆,氣痛,昏厥眩暈,四肢麻木無力《藏本草》。達折合:果實治瀉痢,嘔吐,開胃《中國藏藥》。
【蒙藥】烏拉勒.吉嘎納,達迪日益格:果實用于咳喘,自汗,盜汗,遺精,久瀉,神經(jīng)衰弱《蒙藥》。
【苗藥】小壯骨風,剛針昌:果實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贏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湘藍考》。
【景頗藥】Nginoqqiroishi:治自汗,盜汗,遺精,神經(jīng)衰弱《德宏藥錄》、《德民志》。
【阿昌藥】刮加毒: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德民志》。
【德昂藥】芒別: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德民志》。
【朝藥】五味子:果實為太陰人藥;主要用于太陰人咳嗽,口渴多汗,心悸,失眠,多夢《朝藥志》。五味子:實治腎虛腰痛,胃酸缺乏,早泄《圖朝藥》。
【維藥】夏山特拉:果實用于氣虛咳嗽,心悸失眠,體倦多汗,口干,腎氣不足,腰膝酸軟,肝病黃疸等《維藥志》。
【滿藥】孫扎木炭,山花招:鮮枝條治痰咳哮喘癥。
常見附方
磁石丸(《醫(yī)學綱目》),用治雷風內(nèi)障,頭旋惡心嘔吐。
通聲膏(《備急千金要方》)。
加減八味丸(醫(yī)部全錄·頭門),用治腦疽痊后,及將痊時諸癥。
五味子湯(《三因方》)。
五味子細辛湯(《雞峰普濟方》),用治肺經(jīng)感寒,咳嗽不已。
五味子丸(《衛(wèi)生家寶方》),用治嗽。
生脈散(《千金方》),用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濕熱火行,金為火制,絕寒水生化之源,致肢體痿軟,腳欹眼黑。
五味子膏(《醫(yī)學入門》),用治夢遺虛脫。
五味子散(《本事方》)。
五味子丸(《經(jīng)驗良方》),用治白濁及腎虛,兩腰及背脊穿痛。
五味子湯(《備急千金要方》),用治唾中有膿血,痛引胸脅。
用藥禁忌
外有表邪,內(nèi)有實熱,或咳嗽初起、痧疹初發(fā)者忌服。
《本草正》:感寒初嗽當忌,恐其斂束不散。肝旺吞酸當忌,恐其助木傷土。
《本草經(jīng)疏》:痧疹初發(fā)及一切停飲,肝家有動氣,肺家有實熱,應(yīng)用黃芩瀉熱者,皆禁用。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五味子無明顯毒性,個別病人服藥后胃部有燒灼,泛酸及胃痛。偶有報導(dǎo),煎服五味子引起竇性心速1例,臨床表現(xiàn)為心慌氣短,胸部憋悶,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伴定性早博,經(jīng)急救后緩解。另外1例煎服致呼吸抑制。
炮制
五味子:篩凈灰屑,除去雜質(zhì),置蒸籠內(nèi)蒸透,取出曬干。
酒五味子:取揀凈的五味子,加黃酒拌勻,置罐內(nèi),密閉,隔水燉之,待酒吸盡,取出,曬干。
此外尚有用蜜蒸、醋蒸者,方法與酒蒸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黃酒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醋15斤)。炒制:取凈五味子用文火炒至鼓起,呈紫褐色為度?!独坠谥苏摗罚悍灿茫ㄎ逦蹲樱┮糟~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已至申,卻以漿浸一宿,焙干用。
1、醋五味子:收斂作用增強,多用于肝腎虧損的的滑精、久瀉等純虛之證。
2、酒五味子:斂中有散,扶正而不易戀邪,多用于腎虛遺精。
臨床應(yīng)用
1.中醫(yī)臨床應(yīng)用:中醫(yī)論證認為,五味子性酸溫無毒。對常見老年病肺腎虛損之咳喘,消渴尿多,氣虛自汗,陰虛盜汗,均有治療作用。對改善老年心血不足、心氣虛、心腎不交之失眠心悸均有良好作用。故常用于:
?。?)老年肺腎虛損之咳喘,氣短。
?。?)老年自汗、盜汗,津傷口渴,消渴,陰虛口干,腎虛之證。
?。?)老年心虛、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2.西醫(yī)臨床應(yīng)用:用五味子一味或五味子復(fù)方治療慢性肝炎,使ALT顯著降低或恢復(fù)正常。可能是一種肝臟代謝調(diào)節(jié)劑。用于鎮(zhèn)咳、祛痰。五味子復(fù)方治療體虛失眠。用于老年人延緩衰老等,故為治療老年病的有效藥物。
總之,該品能提高體力,消除疲勞,改善智力及提高工作效率。老年人隨增齡而腎精漸虛,體力日衰,腦力減退,五味子補腎精改善腦力,故能益智強身,而實驗研究表明五味子在泌尿生殖系統(tǒng)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因此,五味子是一味對延緩衰老有益并能治療某些老年病的有效藥物。
有機酸類有枸櫞酸、蘋果酸、酒石酸、琥珀酸。
尚含有游離脂肪酸,如油酸、亞油酸、硬脂酸、棕櫚酸、棕櫚油酸和肉豆蔻酸。
3.治療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據(jù)102例觀察,有效率為85.3%,其中基本治愈(治愈、顯效)率占76.4%。尤其對癥狀隱匿、肝氣郁結(jié)及肝脾不和三型效果較好。五味子粉對傳染性肝炎有較明顯的降低谷丙轉(zhuǎn)氨酶的作用,且奏效較快,無明顯副作用,適用類型較多。低酶型(300單位以下)病例的基本治愈率可達84.2%,平均服藥10.1天即能見效;高酶型(500單位以上)及中酶型(300~500單位)的基本治愈率分別為71.4%和72%,平均服藥時間為23.6天及25.2天。但谷丙轉(zhuǎn)氨酶恢復(fù)正常后,如停藥過早常引起反跳現(xiàn)象,因此療程長短須因病而異,原則上谷丙轉(zhuǎn)氨酶恢復(fù)正常后仍宜服藥2~4周,以鞏固療效。少數(shù)病例服藥后,谷丙轉(zhuǎn)氨酶降至一定水平即穩(wěn)定不動,或治療效果不明顯,可加大劑量,仍可能促使谷丙轉(zhuǎn)氨酶降至正常。
用法:將五味子烘干、研末,過80~100目篩。成人每次1錢,日服3次,30天為一療程。亦可制成蜜丸服。
4.治療急性腸道感染
取北五味子10斤,水煎2~4小時,去渣加紅糖3斤,濃縮成5000毫升。一般每日服兩次,重者3次,每次50毫升,小兒酌減。治療急性菌痢33例(其中8例靜滴1~3次氯霉素,3例用1~2次四環(huán)素,1例加用激素,20例配合補液),結(jié)果29例痊愈,3例明顯有效,1例死亡;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14例補液,5例加用氯霉素),結(jié)果除1例死亡外,均治愈:急性腸炎10例(4例補液),均治愈。服藥后91.1%的病例在1~4天退熱;82.7%的患者在1~4天內(nèi)大便陰轉(zhuǎn)。五味子對急性腸道感染具有退燒斂汗、生津止瀉作用,故能奏效。[6]
5.治療神經(jīng)衰弱
能使患者失眠、頭痛、頭暈、眼花,及心跳、遺精等癥狀消失或改善,從而恢復(fù)健康。據(jù)73例觀察結(jié)果:痊愈43例(68.9%),好轉(zhuǎn)13例(17.81%),治療中斷16例(21.20%),無效1例(1.34%)。
制劑、劑量:取五味子40克,浸入50%的酒精20毫升中,每日振蕩一次,10天后過濾;殘渣再加同量酒精浸泡10天過濾。兩次濾液合并,再加等量蒸餾水即可服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2.5毫升,一個療程總量不超過100毫升。亦可將五味子浸泡于燒酒中1個月,制成40%酊劑服用,每次2.5毫升加水7.5毫升,每日2次,連服2周或1個月。
6.治療潛在型克山病
40%五味子酊,日服三次,每次30滴或2毫升。10天為一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服藥后多次開水。8例(其中確診者4例,懷疑為克山病潛在型者4例)患者經(jīng)一療程觀察,心跳、氣短、頭暈等自覺癥狀均改善或消失;心律不齊均有改善,心尖區(qū)雜音半數(shù)好轉(zhuǎn),血壓偏低者亦有恢復(fù),而心界與脈搏在治療后無明顯改善;部分病例的心電圖變化亦恢復(fù)正常。治療間隔一個月后,病人均能參加一般體力勞動,未見病情惡化。
此外,曾有報道用五味子酊治療1例綠膿桿菌性膀胱炎獲得效果,細菌學及臨床癥狀經(jīng)12天后達到痊愈標準。
收斂,滋補,生津,止瀉。用于肺虛咳嗽,津虧口渴,自汗,盜汗;慢性腹瀉。
健客價: ¥31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nèi)熱消渴,心悸失眠。
健客價: ¥122斂氣生津,補益肺腎。用于頭暈,失眠,自汗盜汗,氣短口干及神經(jīng)衰弱。
健客價: ¥13.3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心腎不足所致的失眠、多夢、頭暈;神經(jīng)衰弱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5.3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用于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健忘、乏力、心悸、氣短、自汗。
健客價: ¥29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心腎不足所致的失眠、多夢、頭暈;神經(jīng)衰弱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2斂氣生津,補益肺腎。用于頭暈,失眠,自汗盜汗,氣短口干及神經(jīng)衰弱。
健客價: ¥10.5益氣斂陰,安神。用于病后體虛,失眠。
健客價: ¥13益氣斂陰,安神鎮(zhèn)靜。用于病后體虛,神經(jīng)衰弱。
健客價: ¥38用于改善神經(jīng)衰弱所致頭暈、頭痛、乏力、心悸以及失眠等癥狀。
健客價: ¥9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用于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健忘、乏力、心悸、氣短、自汗。
健客價: ¥13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用于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健忘、乏力、心悸、氣短、自汗。
健客價: ¥16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51.8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6.5淡斑祛黃、美白肌膚之功,又能達到滋補潤澤。用于黯淡、萎黃、長斑或干燥的肌膚。
健客價: ¥58本品可以讓您改善面部肌膚干燥、缺水、褪皮等現(xiàn)象,讓您的肌膚變得飽滿水潤。使用時,清新淡雅的草木香味讓您身心舒暢,使用后,肌膚像綢緞一樣滋潤柔滑。長期使用可以出現(xiàn)嬰兒般水嫩透亮的肌膚。
健客價: ¥49調(diào)節(jié)油脂平衡,補充水分,改善皮膚狀況。用于抑制痤瘡、消除炎癥、淡化痕跡,又能保留皮膚的水分,防止皮膚干燥。
健客價: ¥98有效緩解牙齦上火出血紅腫等牙痛相關(guān)問題,平衡口腔微生態(tài)。
健客價: ¥43溫中補虛,調(diào)和肝脾,行氣止痛。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喜溫,反酸噯氣;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28.5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癥。用于風熱感冒,目赤頭疼、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并可作清涼飲料。
健客價: ¥15傣醫(yī):別菲解逼,通喃補塔檔細,兵沙把暈。 中醫(yī):清熱解毒,祛濕退黃。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腹脹、納差、惡心、便溏、黃疸,急、慢性乙型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47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
健客價: ¥51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
健客價: ¥20彝醫(yī):嗨補里讓希習奴,乃讓希習奴。中醫(yī):活血化瘀,通絡(luò)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腰腿痛,風濕關(guān)節(jié)痛,癌癥疼痛。
健客價: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