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針草為菊科鬼針草屬植物鬼針草的干燥全草,味甘、淡、苦,性微寒。歸肝、腎、脾經(jīng)。能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消腫。用于闌尾炎、腎炎、膽囊炎、腸炎、細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喉炎、閉經(jīng)、燙傷、泄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毒蛇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皮膚感染、小兒驚風、疳積等癥。近年發(fā)現(xiàn),該藥對血壓具有良好的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高血壓病人服了此藥可使血壓降低,血壓偏低者用藥后可使血壓升至正常,臨床則多用作降壓。用鬼針草降血壓不僅安全可靠,而且還可以避免某些降壓藥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最新研究鬼針草對白血病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性味
味甘、淡、苦,性微寒。
?、佟侗静菔斑z》:"味苦,平,無毒。"
②《泉州本草》:"性溫,味苦,無毒。"
歸經(jīng)
歸肝、腎、脾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消腫。用于闌尾炎、腎炎、膽囊炎、腸炎、細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喉炎、閉經(jīng)、燙傷、泄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毒蛇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皮膚感染、小兒驚風、疳積等癥。
?、佟侗靖锸斑z》:"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絞汁服。"
?、凇毒V目》:"涂蝎蠆傷。"
③《福建民間草藥》:"散瘀活血,消癰解毒。"
④《江蘇植藥志》:"搗汁敷,止血。"
?、荨吨袊幹矆D鑒》:"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賁門痙攣及食道擴張等癥。有解毒,止瀉,解熱功效。近用治盲腸炎。"
⑥《泉州本草》:"消瘀,鎮(zhèn)痛,斂金瘡。治心腹結痛,產(chǎn)后瘀血,月經(jīng)不通,金瘡出血,腸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
?、摺堕}東本草》:"治腸癰,淋濁,瘧疾,黃疸,小便不利,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急性胃腸炎:刺針草15-30g,車前草9g。水煎服。嘔吐加生姜5片,腹痛加酒曲2個。
2、治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刺針草鮮草3-5株。水煎濃汁,連渣放在桶內(nèi),趁熱熏洗患兒雙腳,一般熏洗3-4次,每次熏洗約5min。1-5歲熏洗腳心,6-15歲熏洗到腳面,腹瀉嚴重者,熏洗部位可適當上升至腿。
3、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鬼針草100g,連錢草60g。水煎服。
4、治癤腫:刺針草全草剪碎,加75%乙醇或白酒浸泡約2-3天后,外搽局部。(1—4方出自《全草中草藥匯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在夏、秋季開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揀去雜草,鮮用或曬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根,搶水洗凈,稍晾,切段,晾干。
禁忌
孕婦忌服。
附方
1、治瘧疾:鮮鬼釬草八至十二兩。煎湯,加入雞蛋一個煮湯服。
2、治痢疾:鬼針草柔芽一把。水煎湯,白痢配紅糖,紅痢配白糖,連服三次。
3、治黃疸:鬼針草、柞木葉各五錢,青松針一兩。煎服。
4、治肝炎:鬼針草、黃花棉各一兩五錢至二兩。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為止。
5、治急性腎炎:鬼針草葉五錢(切細),煎湯,和雞蛋一個,加適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
6、治偏頭痛:鬼針草一兩,大棗三枚。水煎溫服。
7、治胃氣痛:鮮鬼針草一兩五錢。和豬肉四兩同燉,調(diào)酒少許,飯前服。
8、治大小便出血:鮮鬼針草葉五錢至一兩。煎湯服。
9、治跌打損傷:鮮鬼針草全草一至二兩(干的減半)。水煎,另加黃酒一兩,溫服,日服一次,一般連服三次。
10、治四肢無力:脫力草~把。煎湯服。
11、治蛇傷、蟲咬:鮮鬼針全草二兩,酌加水,煎成半碗,溫服,渣搗爛涂貼傷口,日如法兩次。
12、治氣性壞疽:鮮鬼針草全草,用冷開水洗凈,水煎湯熏洗。
13、冶金瘡出血:鮮鬼針草葉,搗爛敷創(chuàng)口。
14、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清熱解毒,腸癰及毒蛇咬傷等。鬼針草一兩,煎服?;蚺c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應用,治急性單純性闌尾炎。鬼針草一兩,煎服?;蚺c半邊蓮配合應用。
15、治損傷性腰痛癥: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損傷腰痛,可用鮮草二兩至三兩(干草一兩),加紅棗、紅糖、黃酒適量,燉汁服。
16、治腦震蕩癥:可與活血藥如當歸、川芎、丹參等配合應用。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脫力勞傷、體虛無力,可配合仙鶴草、紅棗等同用。
臨床應用
?、僦委熽@尾炎
取鬼針草干品0.5~1兩(鮮品1.5兩)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1劑。治療35例(并發(fā)其他癥狀者,臨時配用對癥藥物),其中亞急性闌尾炎21例,痊愈16例,有效5例;慢性闌尾炎14例,痊愈9例,有效3例,無效2例。服藥最少1劑,最多40劑,半數(shù)以上1~3劑。22例發(fā)熱,半數(shù)以上1~3日退熱,最長1例12日后體溫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痛平均約5天左右減輕或消失,消失率為80%。治程中未見副作用。
②治寧小兒腹瀉
取鮮鬼針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濃汁,連渣倒入盆內(nèi),用于熏洗患兒兩腳。腹瀉輕者每天熏洗3~4次,較重者熏洗6次。1~5歲洗腳心,5~15歲冼至腳面,腹瀉嚴重者熏洗位置可適當提高。民間有熏洗超過內(nèi)踝將引起便秘之說,有待證實。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鎮(zhèn)靜鎮(zhèn)痛。鬼針草注射液有一定是鎮(zhèn)痛作用,但其強度不及嗎啡。
3、抗胃潰瘍作用,對利血平潰瘍有顯著的保護作用,但對組胺潰瘍、可的松潰瘍無效。
4、抗癌作用:鬼針草的多種提取物對體外培養(yǎng)的HL60、V937白血病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類化合物作用最佳。
5、抗高血脂及血栓形成作用,抑制動脈血栓形成有明顯的作用。
6、對胃液分泌量與酸度的作用,能減少胃液的分泌,也能使胃液PH、游離酸顯著降低。
現(xiàn)代應用
1、預防感冒、流感。
2、治療小兒腹瀉。
3、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4、治療慢性前列腺炎。
相關論述
《中國藥物植物圖鑒》:“治痢疾,咽喉腫痛,噎膈反胃,賁門痙攣及食道擴張等癥,有解毒,止瀉,解熱功效。近用治盲腸炎。”
化學成分
全草含金絲桃甙(hyperoside),異奧卡寧-7-O-葡萄糖甙(isookanin-7-O-βDglucopyranoside),奧卡寧(okanin),,海生菊甙(maritimetin),水楊酸(salicylic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acid),沒食子酸(gallicacid)和脂肪酸類化合物。又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polyacetylene)ⅩⅠⅤ及多種強極性炔類化合物。另報道全草含總黃酮4.035%,其中葉含6.26%,種子0.84%,莖0.74%,根0.67%;全草還含天冬氨酸(aspat-ticacid)1.86%,蘇氨酸(threonine)0.82%,絲氨酸(setine)0.72%,谷氨酸(glucamicacid)2.20%,甘氨酸(glucine)0.96%,丙氨酸(alanine)1.02%,纈按酸(valine)1.10%,蛋氨酸(methio-nine)0.28%,酪氨酸(lysine)0.64%,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0.97%,賴氨酸(lysine)0.95%,粗氨酸(arginine)0.99%,脯氨酸(proline)1.43%等多種氨基酸以及香豆粗,生物堿,蒽醌甙,糖,胡蘿卜素,多元酚類和維生素等。根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polyacetylene)Ⅰ、Ⅱ、Ⅲ、Ⅳ,莖葉含揮發(fā)油,鞣質,苦味質,膽堿等,果實含油27.3%。
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51.8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6.5淡斑祛黃、美白肌膚之功,又能達到滋補潤澤。用于黯淡、萎黃、長斑或干燥的肌膚。
健客價: ¥58本品可以讓您改善面部肌膚干燥、缺水、褪皮等現(xiàn)象,讓您的肌膚變得飽滿水潤。使用時,清新淡雅的草木香味讓您身心舒暢,使用后,肌膚像綢緞一樣滋潤柔滑。長期使用可以出現(xiàn)嬰兒般水嫩透亮的肌膚。
健客價: ¥49調(diào)節(jié)油脂平衡,補充水分,改善皮膚狀況。用于抑制痤瘡、消除炎癥、淡化痕跡,又能保留皮膚的水分,防止皮膚干燥。
健客價: ¥98有效緩解牙齦上火出血紅腫等牙痛相關問題,平衡口腔微生態(tài)。
健客價: ¥43溫中補虛,調(diào)和肝脾,行氣止痛。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喜溫,反酸噯氣;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28.5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癥。用于風熱感冒,目赤頭疼、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并可作清涼飲料。
健客價: ¥15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嘔吐、脘腹疼痛、寒濕腳氣等。對于治療小腸氣墜、疝氣偏墜、腰重刺脹、腰病如刺、大小便皆秘,腹脹如鼓,氣促、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紫破膿壞,行步無力,皮肉燥熱等有顯著效果。
健客價: ¥15高血糖的病機主要在于陰津虧損,燥熱偏盛,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陰愈虛則燥熱愈盛,燥熱越盛則陰愈虛。高血糖進一步發(fā)展易引起下肢動脈硬化,此時尚是糖尿病足早期,在服用降血糖藥物的同時,配合足浴外用有一定的效果。本方桂枝、丹參活血通經(jīng),忍冬藤清熱解毒,黃芪利尿托毒,乳香、沒藥活血止痛?,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桂枝、丹參、乳香、沒藥等均具有改善周圍血液循環(huán)、抗炎、鎮(zhèn)痛等作用,忍冬藤具有抗菌消炎
健客價: ¥240傣醫(yī):別菲解逼,通喃補塔檔細,兵沙把暈。 中醫(yī):清熱解毒,祛濕退黃。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腹脹、納差、惡心、便溏、黃疸,急、慢性乙型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47彝醫(yī):嗨補里讓希習奴,乃讓希習奴。中醫(yī):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腰腿痛,風濕關節(jié)痛,癌癥疼痛。
健客價: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