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故事坊】
古時(shí),嶺南人煙稀少,灌木叢林多,以濕熱的天氣為主,而瘴氣彌漫。在化州境內(nèi),人們多數(shù)有咳嗽痰多的疾患,又苦于無靈藥可治。一羅姓道士云游到此,見民眾咳嗽聲不絕于耳,羅道人深諳醫(yī)道,想為百姓除疾苦。羅道人明白,當(dāng)?shù)厝顺R姷募膊?,在?dāng)?shù)乇厝挥锌山庵?,于是遍訪化州。一日,他在石龍腹地,聞到有異香,類似橘的香味,而所結(jié)的果長滿金毛。羅道人大喜,妙藥在此!經(jīng)過問詢,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橘紅,皮厚而肉酸,不能吃。周邊還有九棵類似的樹,羅道人以身試藥,取其果煮水一一品試,藥水下肚,入哪個(gè)臟腑,歸哪條經(jīng)絡(luò),有何功效,心如明鏡。于是羅道人摘取了藥效最優(yōu)的那棵樹的果實(shí),煮成藥水,分給當(dāng)?shù)孛癖姡箍然等缬猩裥?。羅道人還與熱心的人們將此樹引種于化州各地。羅道人的事跡在化州廣為傳播,人們感激羅道人的功績,尊稱其為羅仙翁。
【化橘紅微百科】
化橘紅為嶺南常用中藥,始載于《識(shí)藥辨微》?!侗静菥V目拾遺》云:“治痰癥如神,消油膩、谷食積,醒酒寬中。氣虛者忌用。解蟹毒。”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層果皮。前者習(xí)稱“毛橘紅”,后者習(xí)稱“光七爪”、“光五爪”。主產(chǎn)于廣東化州、廉江等地。
夏季果實(shí)未成熟時(shí)采收,置沸水中略燙后,將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和部分中果皮,壓制成形,干燥。傳統(tǒng)經(jīng)驗(yàn)認(rèn)為,以片薄均勻、色綠、茸毛多、香氣濃者為佳。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溫。歸肺、脾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
用法用量:3~6g。
【食療法】
化橘紅蜜茶
材料:化橘紅3克,蜂蜜一匙
做法:化橘紅放入杯中,沖入開水,涼至適口,加入蜂蜜,攪勻即可飲用。
點(diǎn)評:此茶有止咳化痰,解酒消食的功效,過年過節(jié),酒食過多時(shí),飲用一杯,神清氣爽!但最重要的還是注意酒肉要適量。